-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把赛事热度转化为城市品质跃升长效动能

特约评论员 蔡湛
荔花飘香,山海竞秀。茂名日报日前报道,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赛事活动定向项目比赛在美丽的“中国荔乡”茂名圆满举行。356名运动员在为期4天的比赛中共赴山海田园之约,穿越千年荔园的馥郁芬芳,感受乡村振兴与体育精神的深情对话,于山海交融的生态画卷间,体验自然与竞技的和谐共生。
全运的激情与荔乡的风情交织,体育的力量与城市的温度共鸣,启示我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体育为支点,撬动城市能级跃升、厚植文化沃土、做大特色产业大有可为。
把赛事热度转化为城市品质跃升的长效动能,为拉高城市发展标杆,推动现代化新城建设注入澎湃活力。十五运群众赛事活动定向项目部分活动在茂名新城举办,运动员在公园绿地间快速穿梭,观众加油声此起彼伏,体育激情与生态城景相互交融,令人振奋。今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老城区“历史文化核”、茂名新城“现代活力核”与南部滨海“未来发展核”三大内核概念,如三枚棋子在“新与老”“南与北”“产与城”的辩证关系中落子成局,勾勒出“山海呼应、古今对话”的立体城市轮廓。茂名新城抓住2025年广湛高铁开通和2026年广东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举办的两大叠加机遇,加快体育设施、高铁南站和市政设施的建设。作为广东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主会场,奥体中心“一颗荔枝、两扇贝壳”的造型,巧妙融合了荔枝文化、海洋文化和好心文化,成为展示茂名城市形象的崭新名片。作为茂名融珠入湾的核心枢纽,茂名南站高铁站建设进展迅速,主体结构已完成,进入装饰等收尾阶段。由此可见,以体育赛事为支点,通过交通先导与生态联结,将共青河片区、高铁片区、茂东片区等紧密联结起来,对撬动从“功能补位”到“品质引领”的跃升,建设精明紧凑城市意义重大,应当以赛事热潮涌动为动力,实现茂名新城建设拔节生长。
办好一场赛事,兴旺一座城。发展赛事经济,把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的“体育+”效应正在显露。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赛事活动定向项目的一大特色是在荔枝、化橘红等生态画卷中穿行,让茂名特色产业走上体育+新赛道,让体育与乡村“双向奔赴”。这次赛事的八片场地,全程零新建场馆,而是依托现有公共空间进行改造,既保留了乡村的原生态风貌,让运动员在比赛中沉浸式感受茂名的自然与人文魅力,又赋予传统空间新的价值功能,实现了体育赛事与乡村建设的有机共生,为因地制宜发展赛事经济提供了务实经验。同时,利用赛事机遇推动特色产业向更高质效挺进,我市各地进行了可贵探索,其中以赛事为媒介,广邀八方来宾品荔枝、逛贡园、游博物馆、赏荔枝文创、举办荔枝定制活动等,不仅为荔枝营销营造了浓烈的文化和市场氛围,而且构建了“体育+文旅+农业”的创新模式,将赛事的巨大“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同时,发挥赛事对文旅的辐射拉动作用值得关注和着力。十五运赛事期间,我市重点景区游客量增加了3成,就印证了“体育加文旅”的吸引力和茂名“山、海、农、城”地域文化的魅力。因此,以赛事为契机,将生态资源、文化底蕴与乡村振兴实践深度融合,持续擦亮茂名旅游名片,将吸引更多人纷至沓来,领略茂名山海之美。
群众体育赛事不仅是体育竞技的盛会,更是展示城市风貌和人文精神的重要平台。在十五运群众赛事中,八方来客无不领略到茂名热情好客、严谨细致的城市禀赋。当“好心文化”从历史典籍中走出来,成为市民举手投足的行动自觉,好心之城让游人触摸和感受城市温度,驱动文旅产业蓬勃生长。从运动员报到、参加技术会议到前往赛场,每个接待细节规范、严谨,到132名志愿者组成“好心服务团”,为运动员提供引导、翻译等服务;从不少市民主动报名担任“文明引导员”,为来宾讲解景点故事、推荐本土美食,到八个赛场数万人观赛,现场却没有留下垃圾,让运动员赞叹不已,茂名人用朴素的方式诠释“东道主”的担当,让“好心文化”走进更多人心中。人是最美风景线,把好心文化融入赛事全过程,让好心精神迸发出璀璨火花,体育+文旅才有灵魂与活力。因此,我们要挖掘优秀历史文化资源,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让好心文化与群众体育相融生辉,持续提升茂名城市品位和魅力。这是激活赛事综合效应的关键所在,也是将赛事经济打造为长期生态的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