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光镇人大
建言献策盘活资源 赋能特色农业发展
■通讯员 化融媒
本报讯 化州市良光镇“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特色农业发展形势喜人,乡村振兴成果显著,一幅产业兴旺、生活富足的乡村新图景正徐徐展开。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人大代表的大力支持。
良光镇人大围绕“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这一目标,突出“产业振兴”这重点,深度挖掘本地自然优势。该镇多丘陵地貌,光照充沛,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镇人大创新提出“土地流转+农技服务”与“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镇人大组织化州市、镇两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他们穿梭于田间地头,与农户促膝长谈,了解实际困难;拜访农业专家,汲取专业智慧。经过反复研讨与科学规划,推动了甘蔗、凤梨、丝苗米等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镇甘蔗种植面积达2.2万亩,覆盖超半数行政村。甘蔗年产量突破12万吨,年产值约5400万元,在化州市稳居榜首,并荣获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甘蔗专业镇称号。这一成果不仅筑牢了产业根基,更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甜蜜引擎”,为特色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良光镇发展面临土地闲置与劳动力外流的双重困境。为破解这难题,良光镇人大多次组织代表深入调研、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反复研究、论证,建议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探索“复耕复种+特色种植”双轮驱动路径。以东岸村为例,该镇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蒙耀亮积极牵头,推动1300余亩撂荒地与退桉地实现华丽蜕变。通过规模化流转,成功引入企业与种植大户,打造了涵盖糖蔗、化橘红、百香果、蔬菜、沉香育苗、凤梨、荔枝等多元种植基地。收到了显著成效。该村土地活力得以激发,妇女、老人等闲散劳动力参与度显著提高,直接带动40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真正让土地“活”起来、群众“富”起来,实现了土地增效与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
良光镇人大始终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作为发力点和着力点。通过全面盘活土地资源,充分释放土地潜力,同时,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民搭建增收致富的快车道,为“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注入强大动力。当下,良光镇人大正积极谋划产业的多元化拓展与升级。一方面,推动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如计划对凤梨进行果汁、果脯等多元化加工,延长产业链,进一步挖掘特色农业的潜力。另一方面,探索“农业+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如打造甘蔗文化体验园、凤梨采摘节等,吸引城市游客前来观光体验,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