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伯何奇


  何奇194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第四野战军战士的照片。

  何奇参加抗美援朝时受颁的军功章。

  何奇参加抗美援朝时受颁的军功章。

  中国赴朝慰问团赠予何奇的慰问品。

何志坚
  三伯走了多年,三伯母仍把他的军功章和立功证书当成宝贝似的,仿佛看到它们,就如同看到英姿勃发、视死如归的三伯,穿过血雨腥风的枪林弹雨,走进如今美好的新中国,正气凛然地站在教室里,给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
  参军
  三伯是我爸的堂兄,名字叫何奇。1931年,三伯出生在广东信宜钱排镇的一个小山村(钱排镇钱新村),因家境贫寒,家中兄弟姐妹众多,无法供他上学。然而小时候的三伯特别勤奋好学,上山放完牛后,便偷偷去私塾旁听,没有本子和笔,他就用树枝在沙地上划拉学写字。
  1949年之前,信宜还在国民党的白色统治中,当时的地主、土匪与官吏沆瀣一气,到处烧杀抢夺无恶不作,欺压老百姓,搞得民不聊生,祖爷爷,也就是三伯与父亲的爷爷,就是在那时,因交不起苛捐杂税被地主活活杀死。
  祖爷爷去世那年三伯才十岁,他亲眼目睹了自己的亲爷爷,及众多的乡亲们惨死在地主等恶势力的手下,却苦于还年幼,且势单力薄,而无法与之抗衡,可仇恨的种子却深深埋在了少年的心里。他发誓要给爷爷及乡亲们报仇。
  1949年,解放军的大部队已南下至阳春,阳春离老家有一百多公里。三伯早就听说了,解放军是为了解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专门和恶势力斗争的队伍。于是18岁的三伯和村里的两位少年一起步行去阳春,寻找解放军。烈日炎炎似火烧,经过长途跋涉,三伯的草鞋早已烂掉,只能赤脚前行,脚丫子被磨得鲜血淋漓,但三伯依然咬牙坚持着,也许在那一刻,信仰已经悄悄在三伯心中扎了根。虽然路上历经了千辛万苦,但总算天遂人愿,三伯终于找到了解放军的驻处,成为一名第四野战军战士。
  加入部队后,三伯训练刻苦,在剿匪战争中作战英勇,很快就成为部队的神枪手,半年之后被升为班长。
  抗美援朝时的战绩
  1950年,美帝发起朝鲜战争,三伯参加了志愿军,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在这场战争中,骁勇善战的三伯荣获了两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因为三伯枪法厉害,所以被选进高射炮部队。有一次遭遇美军空袭,三伯不顾个人安危,用高射炮瞄准敌机,成功击落两架敌机,被授予二等功。三伯在世时,常给父亲讲那时候的故事。
  当时,美军空军部队趁着夜色发起了突袭,数架敌机如同幽灵般穿梭在云层之间,企图对我方重要设施进行轰炸。
  面对突如其来的敌情,三伯没有丝毫的慌乱。他迅速爬上高射炮的炮位,双眼紧盯着瞄准镜,手指轻轻搭在发射键上,等待着最佳的射击时机。随着敌机逐渐逼近,他深吸一口气,调整呼吸,集中注意力,那一刻,整个世界仿佛都静止了,只剩下他和那即将爆发的炮火。
  “轰!”随着第一声炮响,一道耀眼的火光划破长空,准确地击中了其中一架敌机。敌机在空中翻滚了几圈后,化作一团火球,坠入了茫茫夜空。紧接着,三伯没有丝毫的犹豫,迅速调整炮口,再次瞄准了另一架敌机。这一次,他的炮火更加迅猛,几乎是在瞬间便将那架敌机击成了碎片。两架敌机被成功击落,其余敌机见状,纷纷惊慌失措地逃离了战场。三伯出色的表现不仅让他受颁军功章,还升为了排长,并且被推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一次战斗中,三伯和战士们为了坚守阵地,直到弹尽粮绝,最后和冲上来的敌军肉搏。敌人的一颗子弹不幸击中了三伯的小腿,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裤子。疼痛让他咬紧牙关,但他却没有丝毫的畏惧与退缩。他深知,作为一名战士,宁死也不能当俘虏。于是,他咬紧牙关,强忍着剧痛,继续用枪和刺刀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然而,随着体力的逐渐消耗和伤口的不断流血,三伯的战斗力变得越来越弱,身边的战友们也纷纷因受伤体力不支倒下了。美军见状,纷纷加快了进攻的步伐,企图一举将他擒获。面对步步紧逼的敌人,三伯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奋不顾身地从山坡上滚下,借助陡峭的山势和厚厚的积雪,试图摆脱敌人的追捕。
  那时候的朝鲜正值三九严寒,冰天雪地,寒风凛冽如刀割。三伯在滚落的过程中,身上的伤口被冰雪冻得麻木,仿佛感受不到任何疼痛。滚到山下时,三伯已晕倒在冰雪中,后来被我方巡逻队发现才获救。这是三伯第二次荣获二等功。
  三伯第三次获得三等功是,停战之前偷袭了美军的军营,俘虏了多名美军的士兵。
  三伯说起这段往事时,脸上还充满了骄傲和自豪,还有对美军的蔑视。他说美军虽然装备精良,总是气势汹汹的模样,其实也不过是酒囊饭袋。当时三伯偷袭军营时,美军的士兵正在营中大吃大喝,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所以才给了三伯与战友们擒拿他们的机会。
  刻骨铭心的初恋
  朝鲜战争停战之后,三伯留在朝鲜一年,帮助当地人民重建家乡。从朝鲜回来之后,三伯奉命在广州军区某部某连队当司务长,负责为部队采购物资和食品。
  三伯因为经常需要去菜市场采购物资,认识了一位广州郊区的卖菜大妈,她特别喜欢三伯这位壮实憨厚的小伙子,而且那时候军人是很吃香的,所以热情的大妈就把自己的女儿小芳介绍给三伯认识。
  据三伯所说,小芳是他当时所接触过的所有的女性里面最特别的,不仅仅是漂亮,她身上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小芳当时年方二九,长着典型的古典美人脸——瓜子脸,眉毛倒是有点像林黛玉的那种罥烟眉,细细的,弯弯的,梳着两条披肩的辫子,看到三伯时,脸上总是洋溢着一种掩饰不住的喜悦。当三伯以同样深情的目光凝视着小芳时,小芳总是羞涩地低下头,脸上红扑扑的,那娇羞的模样就像熟透的苹果。
  这是三伯的初恋,也是他人生中刻骨铭心的一次恋爱。小芳的父亲也是一名退伍军人,因为写得一手好文章,在部队里面当文书。复员之后在广州郊区一所小学当老师。可能是受父亲的影响,小芳从小爱读书,特别是古典名著。兴许是知识的熏陶,小芳身上总是有一种淡淡的书卷味。这也是她最吸引三伯的地方。而小芳从小就崇拜军人,听说英姿飒爽的三伯是战斗英雄,少女的心中更是欢喜的不得了。于是乎,爱情的种子在两个年轻人心里萌芽了。
  1957年,是三伯在部队的第八年,领导找三伯谈话,说现在上面有政策,建议老兵复员转业。有两条路摆在三伯面前,一是可以让其留在广州发展,并且安排单位就业,二是让其回老家,部队会支付一点安家费,但工作问题要自己落实。
  领导的谈话让三伯纠结不已。他知道如果他留在广州发展的话,面前肯定是一条康庄大道,不仅工作的问题部队会帮忙解决,而且个人的婚姻大事也有着落了。小芳是地地道道的广州人,怎么可能跟他回农村老家发展呢?未来的“准岳父”发话了,如果三伯留在广州的话,马上给他俩举办婚礼。
  可是三伯想到了老家的父母亲,还有众多的亲人们,他离开家那么多年了,都没有在父母跟前尽过孝,心中已万般的愧疚难安了。他想起了村口的那株几百年的老槐树,是否仍枝繁叶茂地努力迎接风雨的洗礼,为的是执着地眺望着远方等待他的归去?他想念父母和亲人们,想念家乡的一草一木,是这所有的一切哺育了他成长,也成就了今天的他。那一刻他突然有了决定,他觉得他不应该为了一己私利而忘记家乡和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他是那样自私的人,也配不起小芳对他的爱。他决定回去建设家乡,他要守候在父母亲人身边,陪着他们一起慢慢变老。
  小芳得知他的决定后,伤心得大哭了一场。不过她很快释然了,她觉得正因为三伯是那样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她才会爱上他的。小芳本准备鼓起勇气和三伯一起回农村,无奈她的父母都坚决不同意,在现实面前,这对恋人不得不劳燕分飞了。不过我想三伯和小芳永远都会铭记对方的,因为懂得才是真正的相知。
  转业回乡从教
  离开家乡九年的三伯终于回来了。和亲人们久别重逢,相拥而泣。他知道迫在眉睫的事情是找工作。三伯在部队文化班培训过,成绩很优异,加上他小时候在私塾旁听过几年,有些底子,刚好镇上的小学缺老师,他决定去试试看。
  从来没有走上过讲台的他,在面对讲台下一堆土头土脸的孩子们,那渴望求知的眼神,不知为何就触动了他年少时的那根弦,那个站在教室窗口边上,如饥似渴般听着私塾老师讲课的放牛娃仿佛就在眼前。这一张张天真的脸庞,就是复制了当初的他。他觉得他不能辜负了这些孩子们,于是他激情满怀地站上讲台。
  就在三伯的教书生活慢慢走上正轨时,镇上突然要搞水力发电站,却找不到相关的技术人员,政府部门想起复员的三伯,曾经在部队里面当过通讯兵,觉得三伯应该懂得这方面的技术,于是专门请其帮忙搞发电站。
  三伯其实做通讯兵时也是一知半解,他也没有信心能不能帮上忙,只是他觉得为了家乡的建设,无论如何,他都要全力以赴。他查找了相关的很多资料,然后慢慢学习和摸索,在三伯锲而不舍的努力下,家乡的发电站终于成功地搞起来了。钱排水力发电站是当时信宜县的首个发电站,有着里程碑的意义,能建成发电站,三伯自然功不可没。父亲说那年是他们第一次见到电灯,开心得又蹦又跳,大喊大叫的。
  对于三伯而言,能为家乡做一点贡献就是他莫大的欣慰了。三伯确实是个人才,他教书也教得特别好,学生也很喜欢他,所以他调过去发电站工作的时候,学生们都特别想念他,请求他回来继续给他们上课。相对于发电站的工作,其实三伯更喜欢那三尺讲台。只要看到那一张张充满童真、渴求知识的笑脸,三伯的心里就溢满了阳光。
  于是他向政府提出了请求,让他继续回去当老师,走之前,他还培训相关的技术人员负责电站的工作。
  在这期间三伯认识了现在的伯母,也就是他的妻子。据三伯所说,伯母和小芳长得有几分神似,所以才对她一见倾心,只是伯母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有小芳那么高的文化,但伯母非常善良淳朴、吃苦耐劳,平时三伯在外工作,都是伯母料理孩子们,还要下地里干活,照顾公婆。
  三伯和伯母的感情一直都非常好,两个人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地共度了几十年。直至2010年,三伯因病离开了人世。这十几年来,伯母常常会静静的坐在月光里,抱着三伯的军功章,轻轻抚摸着。也许在伯母的心里,军功章就是三伯的灵魂。即便三伯不在了,只要看到它们,伯母便不会感觉孤单。那一刻,军功章在月光底下闪闪发光,仿佛在诉说着三伯充满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