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熟”


图/文 王少华 童戈
据法治日报报道,近期,多名消费者反映,在直播间购物时遭遇“大数据杀熟”。“同一场直播,老用户下单贵30元”“优惠券电影票比线下还贵6元”……这一现象背后是商家利用算法对高频消费者实施差别定价,购买同一商品,老用户或常购客户往往需支付更高价格。
商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消费者的“杀熟”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利用信息不对称而进行的价格歧视,不仅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也是对市场公平秩序的破坏。“大数据杀熟”虽然不少人都遇到过,但有时也显得很无奈。这种短视行为无疑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一颗毒瘤,必须采取更有效管控和治理措施,通过监管发力、企业自律和消费者觉醒,让大数据技术真正造福广大消费者,营造一个公平、透明、健康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