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茂名林枢”的匆匆一晤


■向梅芳
  2025年2月22日,省作代会结束当日下午,我在同来参加文代会的文联领导的强烈要求下,作为随行者之一前往广州番禺拜会广州信宜商会的林枢会长。
  林会长是信宜朱砂人,在外面自我介绍或别人介绍他的时候都常常用“茂名林枢”打招呼。我向来不善也不喜与企业家或者商人打交道,具体原因说不上来,也许是因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那句著名论断留下的固有印象吧。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的主人是资本家,商人呢?早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就有“商人重利轻别离”的描述。无论是白居易时代的商人,还是马克思时代的资本家,都给我留下了不甚友好的固有印象。而企业家和资本家或大商人,他们在本质上是一脉相传的。所以,我跟林会长认识已经十多年,就因为他的“企业家”身份,一直停留在“点头”之交。直到这次近距离的走近。
  林会长在番禺的办公室布置很朴素,接待室的沙发茶几也都是大众化的款式。该到的人都到齐了,大家一起前往一个叫花溪雨的饭庄共进晚餐。共进晚餐的除了我们还有林会长的夫人和孩子,林夫人是曾经在林会长最困窘的时候请他吃过包子的“包子姑娘”,圆圆的脸齐耳的短发,传统观念中典型的“旺夫益子”面相。林公子很年轻,应该是刚毕业不久的职场新人,穿着也很朴素。席间都是其乐融融的景象,各种话题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冒了出来,需要高度集中精神才接得上话。
  谈话间,话题突然就转到了林会长的一些难忘的经历上面。在我有限的人生经验里,所有的成功都是要付出非比常人的汗水甚至泪水的,所以我对励志、逆袭之类的故事向来不怎么感兴趣。但是这一次,我听着听着却不知不觉间被吸引了——林会长谈起他曾三次上书公安部和省公安厅,建议组建一支便衣警察队伍打击“飞车党”;建议改进边防证办理工作,方便公民进入特区经商与务工;建议取消右肽车不准在大陆境内上路的规定等多个建议。这里列举的三个建议,都与普通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不仅都得到了采纳,林会长本人还收到了公安部领导的回信、得到了相关部委领导的亲自接见。不仅止于勇气可嘉的上书建议,为了彻底铲除当时气焰嚣张的“飞车党”,林枢甚至以身犯险,假扮“土豪”亲自上街引诱飞贼“光顾”,先后在街上现场抓获了4名歹徒……
  是的,我就是在听到这些“故事”的时候被打动的。我不期然地想起了佛教用语中的“利他”二字……利他,指的是给予他人方便和利益不求回报,有益于社会的行为。这跟我们现实生活中对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是殊途同归的。就像林会长总是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看见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不公正的事就会站出来管一管,或者向相关部门反映直到事情得到解决为止。为了感恩,他会在时隔20年后辗转找到帮助过自己的人,登门拜访表达谢意……
  话题也是在不知不觉中转到“感恩”的。就在去年9月,林会长在广州番禺举办了一场别出心裁的“答谢会”,将过去给予过他帮助的人都邀请了过来,为他们颁发“林家十大功臣奖”或“林家十大榜样”荣誉证书,并送上鲜花,个别获奖的嘉宾甚至都记不起帮过林枢什么了。如果没有前面故事的铺垫,我对此是不以为然的,极大可能地将其看作是一场作秀。但是有了“上书公安部”的故事,再听到这个就有了别样感受。特别是得知他将“林家特大功臣奖”授予他的母亲和妻子的时候,竟然情不自禁地湿了眼眶——这样的感恩方式,已经不是一般的仪式或者噱头了。有能力办一场仪式隆重的答谢会的人太多了,但是有几人真正付诸实施了呢?举办过答谢会的企业或企业家太多了,但是有几人会想到授予母亲和妻子荣誉呢?一念及此,我的内心竟然有些不平静起来。
  旁边的张主席及时将与林会长有关各种信息和新闻报道发到我们的小群里。有他怀揣20块钱闯深圳在工厂坚持写工作日志的打工仔励志故事、有他艰苦拼搏收获第一桶金的小老板创业故事、有他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最终干成董事长商会会长的逆袭故事、有他帮助扶持指点他人创业成功的助人故事、有他为国为民矢志不渝建言献策的参政议政故事、有他走进高校校园勉励青年朋友要奋斗要服务要感恩的育人故事……每一篇内容的前面或者后面基本附有“茂名林枢”的“人物档案”,各种光环十个手指头都数不过来。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在这里我拣自己觉得重要的稍微罗列几个:2005年中国时代十佳新锐人物、第六届茂名市十大杰出青年、广州茂名商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番禺区艺术团荣誉团长、广东省湘籍企业家商会高级专家顾问、数间大学客座教授及名誉校长、深圳冠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市信宜商会执行会长、广州市信德置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但是这所有的一切中,最打动我的是他身上难能可贵的“利他”精神和感恩习惯。也正是这两点,彻底改变了我一直以来对“资本家”“商人”和“企业家”的固有印象。是怎样的土地才能孕育出这样的精神和习惯呢?马克思脚下的土地没有,他的时代也不可能。白居易脚下的土地没有,他的时代也不可能。最终,我从林会长常读的书和他的精神偶像中找到了答案,林会长常读的书是《毛泽东选集》和《邓小平文选》。也许,只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热土,才能滋养出这样的精神和习惯吧。林会长的“为人民服务”,是真正意义上的“回报社会”“服务社会”,是“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利他”和“反哺”。
  愉快的时光总是一晃而过。离开花溪雨饭庄,我们应邀前往朱砂溪兰林枢(广州)工业园的“茂名街”散步。夜色渐浓,在工业园的边缘处,林会长遥指夜色深处的旷野说着他的后续开发计划,我们饶有兴致地聆听着,跟随他的脚步一路走走停停。在一处刻着“奠基”的石头前,林会长告诉我们,多年前,工业园正式开工建设的那一天,他的家乡信宜的时任主要领导陈自昌书记都曾亲自前来祝贺……言语间流露出深深的感恩之情。
  夜已经很深了,我们在工业园门口依依惜别。车窗外的番禺街头,灯火阑珊,习习微风擦窗而过。就在刹那间,我恍然明白了张主席强烈要求我一同前往的深意——正如林枢会长的微信名“红色正能量”一样,林会长的身上的确是满满的正能量,这样的正能量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当“利他”和感恩成为每个人的习惯,我们的社会该是怎样的和谐景象呢?而社会和谐,是我们每个人的福利,是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终极追求。
  感谢这匆匆一晤,让我仿佛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从此以更坦然从容的姿态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