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心文化”铸魂 以美育实践育人

茂南一小非遗剪纸课程助力新时代美育创新发展


■通讯员 谭亮亮 冯英萍
  本报讯为深入践行《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茂名市茂南第一小学近年来以“好心文化”为内核,以非遗剪纸为特色载体,创新构建“文化传承+美育实践”的育人模式,将本土文化精髓融入课堂教学,赋能学生全面发展。在2025年茂名市首届中小学美术新课堂教学成果展评活动中,该校参展项目《当“年例”遇上剪纸》荣获广泛关注,成为弘扬“好心文化”、彰显美育成果的典范。
  茂南第一小学立足茂名“好心文化”精神之仁爱、奉献、和谐,将非遗剪纸课程打造为传承文化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学校以年例民俗、冼夫人故事等本土文化资源为创作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剪纸艺术再现“好心”场景:如邻里互助、公益行动、传统节庆等。学生在剪刻中不仅习得对称构图、套色技法,更通过作品传递“与人为善、以心为美”的价值理念,实现技艺提升与品德塑造的双重目标。
  该校构建“三级进阶”课程体系:低年级以趣味纹样剪刻入门,感知几何之美;中高年级融合《西游记》人物、十二生肖等传统文化符号,创作主题剪纸作品,并延伸至社区服务。近三年,学生累计完成“好心文化”主题剪纸作品1200余幅。此外,学校首创“剪纸+学科融合”模式,将剪纸与语文(故事创作)、数学(对称图形)、道德与法治(公益主题)等课程结合,形成跨学科育人新范式。
  茂南第一小学的剪纸美育实践已形成品牌效应,全校3000余名学生必修剪纸课,每年举办“好心文化剪纸艺术节”,开设亲子剪纸工作坊,带动500余个家庭参与文化传承。
  “以剪纸为媒,让‘好心精神’代代相传。”茂南第一小学将持续深化“文化+美育”特色建设,计划联合冼夫人纪念馆、非遗传承人共建实践基地,开发“好心文化”数字剪纸资源库,并探索与珠三角学校的文化交流,推动“好心文化”走向更广阔舞台。
  从课堂到生活,从技艺到精神,茂南第一小学以非遗剪纸为支点,撬动“好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未来,学校将继续以美育厚植文化自信,以实践培育担当少年,为擦亮茂名“好心之城”品牌贡献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