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开动“三大引擎”打造生态宜居样板村

聚力典型培育村建设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焕然一新的蓝村村滨河公园。

■通讯员 王庆珍 陈昭宇
  本报讯 在“百千万工程”推动下,信宜市以典型村培育为抓手,通过产业升级、环境整治、农旅融合三大引擎,打造了一批生态宜居样板村,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发展动能。
  北界镇明堂村是省际边界村,该村抓住离阳信高速出口仅5公里、离3A风景区天马山和西江温泉仅20分钟车程带来的商流、人流、物流机遇,积极利用水库移民村资源,按照“一河两岸、串珠成链”绿美布局,今年,全村新植高大美观的乔木以及簕杜鹃、灰莉球、木春菊花等1500余株,村庄绿化率达75.4%以上,乡村道路绿化率达86%以上。
  在增绿的同时,明堂村不忘在“添彩”上下功夫。明堂村抓住特色,合理利用水库移民扶持资金,因势利导,打造移民广场、游泳池、一河两岸、椰海银滩等景观节点,建设“低头见绿、抬头见景”的宜居宜游村庄,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镇隆十里村是碧道沿线乡村风貌带上的一个美丽乡村,经过典型村培育建设,对云茂高速沿线、信宜锦江画廊碧道沿线的贵子自然村16栋以及樟木根自然村33栋房屋进行统一外立面整治提升,村容村貌更为整洁美观。
  该村以旧207国道为休闲生活轴,新207国道为产业发展轴,依托锦江画廊碧道形成十里绿美景观带,打造四个发展片区,形成“两轴一带四区”的总体格局。与此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围绕“十里逸趣田园·产业融合典范”的规划定位,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农文旅融合“微产业”,进一步丰富业态,在吸引游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群众增收。
  东镇街道北逻社区在典型村培育建设中,逐步化身为城郊的“绿富美”,无论哪个时节走进北逻,都感到一派欣欣向荣的美好。
  该社区依托地理区位和绿美生态优势,定位吃、玩、乐、游、住、购一体的农文旅融合“近郊经济”发展路线,建设起红色主题教育基地、荷花池,风铃花、宫粉紫荆观赏带,水果采摘园,儿童游乐场等网红打卡点,一年四季吸引着游客前来打卡。抓住流量密码,社区在绿道旁打造近百个摊位,建成村墟集市,展销深薯、菜干、粉葛、番薯等土特产,带火籺、榨蔗汁等传统美食,各种大型活动也在这里举行。
  高人气的客流量不仅为群众带来家门口就业的机遇,也吸引年轻人员返乡创业就业。“春踏青、夏赏荷”等四季主题活动,让社区旅游综合收入不断提升。社区党员干部带头,充分发挥群众“六个共同”参与的积极能动性推进农房改造,目前,社区已完成统一风貌改造房屋67栋,乡村颜值不断刷新,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洪冠镇蓝村村的蝶变令人耳目一新,该村作为洪冠镇首个美丽宜居样板村,自实施蓝村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以来,全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推进了蓝村村滨河公园、南药文化公园、穿镇河道生态修复整治、公厕等建设,并完成主干道道路黑底化、木栈道和人行桥以及林荫平台、照明工程等建设,对主干道两旁162栋房屋进行外立面改造。
  该村实施“见缝插绿”工程,在“四旁”“五边”绿化美化,在蓝村一河两岸移栽其他树种约240株,利用边角地建设微花园,打造长度超2公里的“两岸河堤”景观,构建一个“水绿交融、景随岸移”的滨水景观生态健康步道,形成“处处有绿意,步步见新景”的生态景观体系。
  据了解,2023年,信宜市钱排镇双合村等13个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名单,2024年,镇隆镇十里村等23个村(社区)入选2024年典型村选树培育对象。目前,13个典型村及23个典型村培育对象均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村集体收入均达到15万元以上。2025年,信宜市以“沿云茂、包茂高速乡村振兴示范带”和“省际边界”等村为重点考虑对象,初步储备一批行政村(社区)作为2025年典型村培育对象。典型村培育工作的推进,不仅让更多乡村实现“环境增值”,更实现“民生提质”,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