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母亲的“气象大使”


■朱小毛
  七十六岁的母亲,身体状况和多数上了年纪的老人大抵相同,体质下降,抵抗力差。母亲的喉咙像有人不停地挠着,大痒,大咳。一咳起来,就像上坡的拖拉机,喘气不断,叫人听了十分难受。母亲喑哑着嗓子,痛苦地说:“咳的时候,太阳穴两边,像要爆炸一样,真是活受罪。”
  虽然我们对防治咳嗽也略知一二,什么枇杷膏、川贝液等止咳中成药,从药店买来,给母亲喝下,西医的消炎药也配上,中西医结合。另外辅以冰糖雪梨水、萝卜蜂蜜水等,民间配方也用上,如此多管齐下,但就是不奏效。
  我们黔驴技穷,没办法,只好把母亲带到医院,交给医生处理。
  一通全身检查之后,最后定调,必须住院输液,以观后效。这一趟下来,住院十几天不说,可苦了母亲,两只手的手背布满了红色的小斑点,那都是输液扎的针口。
  经过十几天的“短兵相接”,终于把“死磕(咳)分子”控制住了。母亲在家休整了好长时间,才逐渐恢复元气。这也难怪,上了年岁的人,要想一下回到从前,实属不易。好比用久了的老称,跑了十几万公里的汽车,有磨损有消耗,与先前总有较大的差距。
  那年的咳嗽,虽然败在了医生手里,却也为以后埋下了隐患。
  一到冬天,老天爷如若变脸厉害,气温突降,咳嗽定会不请自到,缠绕母亲。
  母亲一咳,仿佛跟自己过不去似的,不到医院打上十天半月的吊针,根本不见效不好转。
  一连几年都是如此。搞得我们子女紧张兮兮,提心吊胆。医生最后定诊,母亲是得了老年顽固性哮喘。往后余生,怕是要和它相依相伴,不离不弃了。想要杜绝,办法有一,姑且一试,到海南过冬,那儿气温暖和,不会冻着老人。可对我等朝八晚五的工薪阶层而言,不过是镜中月水中花,很不现实。
  唉,这个可恶该死的老年顽固性哮喘!
  母亲有了这个顽疾,也给我们做子女的滋生了一块不小的心病,悬在那儿,沉甸甸的。
  进入冬季,我们就无来由地担心害怕,纠结彷徨。
  母亲的哮喘一旦发作,就要住院输液,没有十天半月的,丝毫解决不了问题。她老人家身体受罪,我们子女心里受累。两方吃力不讨好。
  怎么办?
  我们发现,要是天气突然变脸,降温厉害,母亲旧病就容易复发。我们只有提前预防,做好“应急预案”,才可有备无患。
  于是,对外,我密切关注天气的阴晴雨雪,气温的高低冷暖。尤其是冬季,手机里的天气功能,被我运用得淋漓尽致,发挥了最大作用。它能预报未来15天的天气情况。天气要是有风云变幻,我都会提前告知母亲,请她做好思想准备。日复一日,我俨然成了母亲的“气象大使”,几乎每天都要发布气象信息。
  “妈,近几日天晴,天气好,日头大,温度高,可到外面多走动走动,晒晒太阳。”我把“喜讯”告诉母亲,母亲像是受到了感染,眉梢上也藏不住喜滋滋的模样,露出盈盈的笑意。
  “妈,过两天,天气要降温,风力大,要多穿点衣服,注意防寒保暖。尽量不外出,少受风寒。”
  听我这样一说,母亲立即回应:“好,那我就少到外面,不出去,在屋里看看电视。”
  幸亏,母亲有电视的陪伴,还是能坐得住的。
  我自觉担任母亲的“气象大使”,提前向她发布气象消息,一连几年下来,母亲的顽固性哮喘发作频率,明显比以往少了。
  能为母亲减轻病痛,我这个“气象大使”很有成就感,因而乐此不疲,甘之如饴。
  发展到后来,一年四季,我都乐意做母亲的“气象大使”,做到春防寒,夏防暑,秋防凉,冬防冻,为母亲的安康,不遗余力!
  往后余生,我能做母亲的“气象大使”,幸哉!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