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与养生
深静脉血栓的真相与预防
老年人以及久坐、久卧、久站人群是深静脉血栓的主要患病群体。
深静脉血栓在临床上很常见,是指血液在深静脉中出现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等,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继而引起的临床症状。深静脉血栓好发于下肢,临床表现为单腿肿胀、疼痛和浅静脉曲张。
双腿的静脉距离心脏远,其静脉血要克服重力回到心脏,因此下肢的深静脉容易形成血栓。所谓的经济舱综合征和麻将综合征,就是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坐姿且进水少等原因,导致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然而,有着良好运动基础的职业运动员,竟然也会被深静脉血栓“栓”住,且血栓还发生在了并不常见的肩膀部位,超出了许多人的认知。
静脉血流淤滞、静脉血管壁损伤和血液高凝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只要满足其中任何一个或两个要素,即使是运动员也会发生深静脉血栓,甚至发病部位可能是上肢。
若深静脉血栓已发展至慢性期,患者可能会出现色素沉着,疼痛肿胀等明显症状,并伴有湿疹和溃疡。更有甚者,可能会发生血栓脱落并随血液迁移回流至肺部,造成肺栓塞,导致呼吸心脏骤停等危害生命健康。
确诊深静脉血栓后,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早期阶段,首选口服药物、皮下注射等抗凝治疗方案,阻止血栓继续形成,同时要避免揉搓按摩肢体;其次,通过医学手段将已经形成的血栓除掉。
那么对于老年人来说,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呢?
日常饮食上,可选择清淡、新鲜食物,常吃山楂、燕麦、茄子、红薯、洋葱等有助于血管健康的食物,保持血管壁的弹性。日常预防也重要,包括戒烟,防止烟中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影响血液循环;多饮水,保持每天充足的饮水量,防止血液浓缩;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衣着宽松,鞋袜不要过紧,注意肢体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