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南盛春潮涌 振兴绘新篇
驻化州市南盛街道帮扶工作队以“一特两化”擘画乡村振兴壮美图景

▲火龙果基地。

▲南盛乡村一景。(资料图)
本报记者 周燕红 通讯员 邹辉 黄宇辉
春分时节的茂名大地,万物竞发。走进化州市南盛街道,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在眼前铺展:火龙果种植园的补光灯如繁星洒落田野,释迦果园里乳白色花朵掩映着青翠幼果,百年树桩盆景园中,虬曲的枝干诉说着时光的故事……
去年以来,乡村振兴驻化州市南盛街道帮扶工作队(以下简称“帮扶工作队”)在组团帮扶牵头单位茂名市发展和改革局及被帮扶的化州市南盛街道支持帮助下,让南盛这片承载着农耕文明的土地,以“特色高效、市场化、体系化”为发展密码,用工业化思维重构农业版图,以“一村一品”特色矩阵激活振兴动能,书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答卷。
守牢底线:织密防返贫“保障网”
本轮派驻南盛街道帮镇扶村的组团帮扶单位共5个。其中,茂名市发展和改革局为牵头单位,茂名市委宣传部、茂名市委网信办、茂名市农业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茂名中心支公司为成员单位。去年,帮扶工作队密切联动各组团帮扶单位,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帮扶工作。
帮扶工作队联合各有关单位构建起“三级联动+科技赋能”防返贫机制。帮扶工作队、街道农办、村委会等联动发力定期实地入户走访,发放帮扶联系卡,明确每户对接联系人,结合政策宣传、自主申报、数据比对等方式掌握监测对象动态情况。在重要节日组团帮扶单位入户开展帮扶慰问,投入慰问品、慰问金等价值约2.5万元;对监测到相对困难的有劳动力监测户及时开展“以奖代补”项目,切实提高家庭收入能力;对有劳动力的脱贫户、监测户赠送了总价值约2万元的肥料助力村民冬种备耕。同时,指导各村委会召开村民大会,将监测户纳入扶贫项目资产帮扶体系,每年获取相应分红。
产业跃升:扎实推进强村富民
夜幕降临,行走在南盛街道的田间地头,火龙果基地灯火璀璨,宛若星河落地。这样的现代农业场景,正在南盛遍地开花。
去年,帮扶工作队联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州市南盛藏龙湾农业生态园举办以“直播带货拓销路助农增收促发展”为主题的助农销售活动,通过直播带货形式,推广化州市南盛街道释迦果品牌,实现助农增收、展现乡村振兴成果;在平垌村举办南盛街道驻镇扶村农业种养技术培训班,扎实为农户讲授释迦、柑橙种植及鸡鸭养殖等农业技术;在蒲山村召开南盛街道农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现场会,开展“田间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认真指导冬修水利、农田沟渠清理等工作。同时,全面发挥联农带农作用,着力培育巩固现有特色业产业,如园林、柑橙、火龙果、葡萄、释迦、柠檬、草莓、毛豆、蔬菜等示范基地30多个,提供岗位900多个,推动周边村民劳力人均增收1.8万元。
为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帮扶工作队聚焦火龙果、柠檬、葡萄等特色农产品,不断推动特色产业提档升级,谋划引进公司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紧紧发挥街道原有“一村一品”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探索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助力兴村富民产业不断发展,并完善了一批产业配套设施建设。而且,帮扶工作队动员组团帮扶单位开展消费帮扶活动。其中,茂名市发展和改革局开展助农产品消费帮扶活动,购买当地农户自养走地鸡一批。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茂名中心支公司消费帮扶大米约2240斤,已累计消费帮扶总金额约3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帮扶工作队协助街道推动成立强村公司7个,与顺德对接互访活动2次,顺德帮扶单位购销农产品约6万元。山尾村、蒲山村等近城郊行政村发展物业租赁、休闲观光、生态采摘等产业项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民生提质: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学生安全无小事。帮扶工作队加强学生上学放学道路安全服务,联合南盛街道志愿者协会开展“平安回家-护学岗”文明实践活动,让学生安全入校、快乐离校,为孩子营造出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文明成长环境。
改善村民来访办事环境。帮扶工作队密切跟踪2021-2022年南盛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提升工程建设及项目资金拨付进度,确保谢村、蒲山、山尾、乐堂等村文明实践站提升工程有序推进,努力为群众办事营造良好服务环境。
硬件提升同样蹄疾步稳。帮扶工作队配合完成坡头村、塘心山、威仪塘村、平垌村、界元坡村、湖边村等6条自然村的部分村巷道硬底化以及绿化美化任务。其中,绿化植树约13000棵,投入资金约93万元进行村道水泥硬底化路长约1800米。同时,通过发动村集体出资村民投资投劳参与乡村建设,让山尾深田村水泥硬底化路约1000米,安装路灯70盏,共投入资金约40多万元,并且利用市发展改革局“630”捐赠资金支持山尾竹头岭村村道水泥路硬底化约130米。
春潮浩荡,万物竞发。南盛街道以“特”破题、向“新”而行,在化州大地上奏响了一曲激昂的乡村振兴奋进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