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法院攻坚“骨头案”拒执惩戒促和解
——一场跨越七年的交通事故赔偿案执行纪实
以案说法
本报记者 周燕红 通讯员 邱少梅 蔡志莹
“非常感谢你们,我们的钱终于追回来了!”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执行款汇入申请执行人陈某甲账户,一场因交通事故引发的长达七年的执行“拉锯战”在电白法院执行干警的不懈努力下画上圆满句号。申请执行人陈某甲满怀感激地将印有“为民办事关怀备至为民排忧情深似海”的锦旗送到执行干警手中。
案情回顾:
无证驾驶酿悲剧 拒不履行难追偿
2014年6月,郑某无证驾驶从冯某处转让的报废二轮摩托车,与陈某驾驶的二轮摩托车发生碰撞,致陈某抢救无效死亡。该案经过一审、二审,法院依法判决郑某向陈某亲属何某、陈某甲、陈某乙赔偿709192.83元,冯某因违规转让报废车辆承担连带责任。判决生效后,郑某、冯某拒不履行义务,何某、陈某甲、陈某乙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受阻:
财产线索难寻踪 执行之路陷僵局
2017年1月,法院依法立案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执行干警经查控发现郑某、冯某名下无房产、存款等可供执行财产,依法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执行干警多次与被执行人沟通,督促二人主动履行,但二人置若罔闻。此后多年,法院多次恢复执行该案,但仅执行到位少量款项,远不能解决申请执行人的燃眉之急。
峰回路转:
土地征收现转机 联动执行追补偿
2024年7月,申请执行人陈某甲提供关键线索:郑某、冯某因土地征收各获得一笔补偿款。法院立即恢复执行,向征收相关部门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截留、划扣款项。然事与愿违,郑某、冯某所在的村委会擅自处分了征地补偿款,更有甚者,冯某的补偿款甚至已转入案外人冯某乙账户并已取走大部分款项。
“绝不能让这笔款项‘跑空’!”为兑现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执行干警果断采取措施,迅速冻结冯某乙账户,但冯某乙不愿意配合执行工作,甚至存在抵触情绪。执行干警只能一次次耐心地做冯某乙的思想工作,向其释法明理,督促其配合法院执行工作。
同时,法院向村委会发出《责令追回财产通知书》,并联合镇政府开展释法教育。经过执行干警的不懈努力,冯某乙同意配合法院工作,并帮助法院做被执行人冯某的思想工作。村委会也在多方协调下,成功追回部分款项。
圆满落幕:
拒执震慑促和解 七年积案终执结
“隐匿财产,对抗执行,必须严惩!”在执行过程中,法院发现被执行人郑某、冯某存在隐匿、转移财产的行为,遂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拒执罪线索,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对其二人给予刑事拘留。
在刑事强制措施的高压震慑下,被执行人郑某、冯某等主动提出和解。执行干警抓住时机,组织双方反复调解,最终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申请执行人何某、陈某甲、陈某乙对被执行人郑某、冯某拒不执行判决的行为表示谅解,自愿不追究其刑事责任,并请求司法机关从宽处理。
近日,法院将执行到位的款项及时发放给申请执行人,收到执行款的申请执行人激动不已,于是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七年执行路,见证了法院破解“人财两匿”难题的坚韧,更彰显了“切实解决执行难”的决心。本案的顺利执结,为类案处理提供了“刑事惩戒威慑、联动机制攻坚、善意执行纾困”的实践样本,也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法治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