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话题•小区建设
民盟茂名市委员会: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助力茂名老旧小区蝶变升级
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城市品质、改善民生福祉的关键一环,对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城市更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茂名市自2020年起,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民生实事督办项目,针对不同小区实际,实施了包括三线整理、墙面翻新、设施安装、路面修复等一系列改造工程,让居民从“住有所居”迈向“住且宜居”,显著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幸福感与获得感。
然而,老旧小区不仅要建好、改好,更要管好。当前,茂名老旧小区改造后仍面临诸多管理难题。物业服务企业入驻比例较低,多数小区以业主自管或单位自管为主,对水、电、气等设施的运维管护缺乏专业经验,停车、商业、家政等运营服务也严重不足,使得许多改造后的小区品质难以持续提升。对此,民盟茂名市委员会建议,要建立健全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换新”老旧小区“常新”。
首先要建立党建引领齐抓共管的治理模式。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形成“党建引领+社区总抓+企业服务+多方联动”的社区治理模式,将物业管理纳入网格党建统领范畴,融入网格治理,形成网格党支部统领下,小区党支部与物业服务企业协同治理的强大合力。
其次,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管理机制。一方面,引导改造后的老旧小区成立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或业主自治小组,共同协商确定小区管理模式与规范,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推动物业长效管理。另一方面,完善管理制度,制定专门针对老旧小区的物业管理规定,明确物业企业的服务内容、标准和责任,让管理有章可循。
再者,完善资金保障渠道。设立专项维修资金,通过政府补贴、居民自筹、社会资本参与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用于老旧小区的维护和设施更新。此外,鼓励小区盘活闲置资产,如出租公共设施广告位、收取停车位费用等,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升老旧小区的“造血能力”。
打破小区之间的“壁垒”,统筹资源统一管理。鼓励相近或相连的老旧小区拆除围墙等障碍物,整合共享公共资源,完善服务配套,形成组团式、成片式的物业管理模式,实现大片区物业共享、有机微更新,整体提升小区服务水平和居住品质。
“小切口”改善“大民生”。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构建老旧小区改造长效管理机制,不仅关乎民生福祉,更是推动茂名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共投、共建、共管、共享的新格局,茂名市将切实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为建设美丽宜居社区、绿美茂名添砖加瓦。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赖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