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黄海:为乡镇配备足够的公共充电设施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销快速增长,市场渗透率加快提升,逐渐成为汽车市场的主流选择,我市农村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也在逐年增加,但一些镇村,尤其是景区、民宿集聚区缺少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出现充电难、充电远等问题。参加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的代表黄海也关注到这一现象,希望能加强镇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解决镇村新能源汽车充电“最后一公里”难题。
近日,记者在市区走访,部分家中有电车的市民表示,如果在市区不太远的地方游玩,开电车不会有里程焦虑,但是如果要过夜或者山路多的地方,那肯定开油车方便。“我们开电车出去一般都会计算好行程,要提前搜索充电点位,优先选有充电桩的酒店入住。”市民陈女士表示,最近春光正好,正准备下乡赏花露营,开新能源汽车出行最怕就是没有地方充电,希望乡镇也能配备足够的公共充电设施。黄海表示,在乡镇区域增设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设施是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的重要途径,是解决车辆行驶里程不足问题、保障行车安全的有效举措。
黄海认为,加大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优化布局,提升充电网络覆盖面和便捷性,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满足消费者充电需求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一是增加镇级圩街公共区域充电桩的数量。加强充电桩建设技术标准与兼容性、充电桩的运行管理、推广快速充电技术以及提升充电桩智能化水平。优化镇级圩街充电桩区域分布,解决镇级公共区域的安装建议充电桩的土地问题,可以发动乡贤投资,实行谁建设谁管理谁收益的原则。二是增加村级公共区域和私人充电桩数量。根据村委会地理状况,合理安排在主干道路的村委会、公共广场或家户门前,资金来源主要是村集体资金,乡贤农户投资,实行谁建设谁管理谁收益的原则。三是规范充电桩设施的开放时间及收费价格。为确保充电桩设施真正便民利民,充电桩设施的开放时间应设置在非封闭性的区域,实行24小时开放;充电价格应在相关单位的指导下合理制定。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池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