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的手


■汪恒
  阿公已入耄耋之年。看似身体硬朗,实则多有老年不适之感。操劳一辈子,哪能没有病痛?
  自阿婆去世以后,他回到老家,回归了当初的田园生活。种菜、养鸡,每日奔波操劳,一刻也停不下来。
  晚辈劝他,就歇着吧。他倒是笑笑,说自己种的菜、养的鸡好吃。其实也能理解他,他就是想做点事情,这样日子过着才有盼头。
  他当过兵,年轻时跟着部队走南闯北。虽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却能说着一口流利的北方方言。皆因年少时,他有过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兄弟。每每聊起炮火连天的日子,总能看见他眼神中注满了思绪。
  退伍后他到铁路部门工作,仍是不能回家。于是,在火车压过的铁轨中,刻上了阿公的岁月。
  又是一年除夕。家乡的风俗是要在这一天贴对联,把旧的撕掉,再把新的贴在相同的位置。阿公早早就从市集里买了新对联。在除夕的清晨,张罗着让孙辈们除旧迎新。他把对联、浆糊、梯子备好,接下来做的就是在一旁“监工”了。
  有一副门联需要裁剪,阿公拿来一把小刀,沿着门联的中线一点点地裁剪。我看见了阿公的手,黢黑、布满斑点、手指有部分弯曲,有个手指还因干燥而爆裂了,沁出的血和对联褪掉的红色融为一体。就是这双手,撑起了一个家,造了一栋房子,守护过祖国的一寸土地与安定……这双手仍将扛起阿公对未来的期盼,让埋在泥土中的种子迎春生长,盎然挺拔。
  在中国的许多家庭里,都有着这样的双手。这双手是吃苦耐劳的痕迹,是艰苦奋斗的见证,是勤俭朴实的象征……它们为“小家”遮风挡雨,只愿余生安稳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