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宝岭记忆


■陈作梁
  化橘红“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化橘红之乡”,以及“橘州”“宝岭”“赖家园”“李家园”……这些有关化橘红的标志和品牌,唤醒了我沉睡了一个甲子的童年记忆……
  1963年我在化州宝岭下化州二小读书,宝岭上就是著名的赖家园和李家园种植化橘红的果园。学校后面有一条小路,从化州孔庙后面穿过宝岭橘林,听老人说是明朝宰相杨一清少年上学时走过的小路,后人称之为“青云路”,是化州著名古迹。小路经过宝岭东坡的李家园和北坡的赖家园橘林。相传杨一清把赖家园和李家园种在宝岭上的化橘红带到北京,进贡到皇宫。明、清皇朝几百年间曾多次向化州索取产自宝岭东坡李家园和北坡赖家园的正宗化橘红为贡品。这些正宗正毛和副毛化橘红果,独有“金钱笃、龙凤尾,身披金色茸毛,触手橘香浓烈”等特点,所以,正是千金难求一片!由于化橘红贡品多产自此岭,故被古人称之为“宝岭”。名列古化州“三奇八景”之首“宝山积翠”。由于化州土壤富含礞石,在这红壤土地上种出来的化橘红具有治疗咳嗽,心胃气痛、治病防癌等药效,被67种中成药选中入药,被世人称之为“圣药”!
  化橘红相传是罗辩仙翁为救人间疾苦而种的“仙丹妙药”;又传是地理大师刘稳赶龙到化州,教化州人建“钟鼓楼”制服石龙,再在县府中挖一口“石龙井”,石龙则在“石龙井”旁变化为“橘树”而长出来的化橘红果。化橘红有“金钱笃、龙凤尾,通体身披金色茸毛,触手橘香浓烈”特点,因此,正宗化橘红被称“龙茸”,被国人称为“南方鹿茸”;还有传说是“神乌送橘种”。这些神话传说当然不可信,但是有一点我确信无疑,就是老祖宗把化橘红这一财宝藏在宝岭上,为子孙后代留下价值连城的财富。
  读小学时宝岭上遍种化橘红树,春暖时节,千树万树橘花开,薰风醉人花似海。那一片片的橘树橘花怒放,一团团、一簇簇洁白如雪的橘花给宝岭披上圣洁的银妆。春风带着化橘红的清香直灌进教室,令人格外神清气爽!孟夏黄昏时,同学们经常到化橘红树下玩,看着那身披金色茸毛的化橘红果,在夕晖中像一个个金色绒球,十分鲜艳夺目。老师告诉大家,这就是化州著名特产疗咳圣药化橘红,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产。自此,“宝岭”和化橘红在我幼小的心灵打下了深深的印记,直至今日年逾古稀还能清晰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正确认识中原有关“橘”历史文化与化橘红历史文化的渊深关系,调动两种历史文化的积极因素,“古为今用”将为化橘红产业擦亮品牌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为什么说化州的化橘红历史文化跟我国的中原“橘”历史文化,有着血肉相连的渊深文脉关系呢?我国先民于战国时就“橘”种植物作了论述,《晏子使楚》一文中“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为积,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伟大诗人也为“橘”树写下《橘颂》等不朽诗篇。化州的化橘红与中原的橘柚同科、同类,我国长江以南有二十一个省,可以种橘柚、橘红。“水土异也”一语道出了只有化州的“化橘红”可登上《中国药典》成为“国药”,只有化州的化橘红才能成为明、清“贡品”。生产“贡品”的“橘州”“宝岭”“赖家园”“李家园”就是化州化橘红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化橘红历史文化品牌!
  在国家和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化橘红继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后,化州再被授予“中国化橘红之乡”标志,去年国家批准化橘红纳入“药食同源”目录,拓宽了化橘红应用领域,有力地促进化橘红产业发展。目前,化橘红的种植面积达13.2万亩,年产化橘红干果1.2万吨,经营的企业1342家,年产值达102亿元。
  现在化橘红是茂名市“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中的重头戏。化橘红产业呈现提高种植技术、培育正宗高档产品、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制药水平、研制新产品和拓展销售新途径的发展势头。
  深刻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理念,努力挖掘化橘红历史文化资源,用之擦亮“橘州”“宝岭”“赖家园”“李家园”等品牌。在宝岭上兴建“橘州化橘红历史文化公园”,恢复化州“宝山积翠”美丽橘林景色,营造了“橘树满州”的“橘乡”氛围。“宝山积翠”不但是翠绿橘树林美景,还是珠光宝气的象征。“宝岭”“赖家园”“李家园”是名符其实的化橘红品牌,这些历史品牌的含文量和含金量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