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电博贺煤炭码头靠泊首艘外轮
粤西地区能源运输格局迎新变革

▲“斯特凡诺斯”轮靠泊粤电煤炭码头。

▲海关关员对粤电煤炭码头首艘船舶进行监管。通讯员 陈酉静 摄
■记者 严志强 通讯员 卢明枢 江鹰翱 犹方
本报讯 2月27日下午3时,随着悠长的汽笛声穿越碧波,在湛江海关所属茂名海关关员的监管下,装载着7.4万吨进口煤炭的“斯特凡诺斯”轮顺利靠泊茂名港博贺新港区粤电煤炭码头,这是该码头今年1月获批临时开放后迎来的国际货轮,同时标志着粤电煤炭码头正式打通国际海运通道。
多部门形成合力畅通进口渠道
“终于等到这一天的到来,这是我们码头第一次靠泊外贸船舶,势必进一步拓宽公司供应渠道,增强保障能力。”广东粤电博贺能源有限公司燃料部部长吴献锋说。
据了解,茂名海关启用进口煤炭智能查验监管模式,实现煤炭外来夹杂物识别、辐射探测、物流全流程监管等自动化智能查验,做到“管得住、放得开、通得快”,确保煤炭快速通关投产。
“国际船舶顺利靠泊、进口货物顺利接卸的前提是码头实现开放。”茂名海关博贺监管科科长吕粤海说。茂名海关了解到企业开放意愿后,成立工作专班,点对点指导企业完善查验、检验、检疫等各项口岸功能设备设施建设,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清单式管理、销账式处理,确保码头符合开放要求。
茂名海事局副局长陈力表示,将持续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确保能源运输“黄金水道”畅通无阻。茂名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边防检查处处长肖湘元表示,茂名边检已建立专业引航团队,为国际船舶进出港提供精准服务。
大工程推动地区产业格局变革
粤电博贺煤炭码头项目总投资29亿元,2012年开工,历经13年建设,2019年10月投入试运营。该工程拥有1个10万吨级卸煤码头(按15万吨级设计)、3.5万吨级装煤码头及配套港口设施,年设计吞吐量达1800万吨,可存储120万吨战略煤炭。
粤电博贺能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陈福向表示,此前该电厂主要依赖国内煤炭供应,此次打通煤炭进口通道后,将有效缓解燃料供应压力,优化电厂燃料结构,降低发电成本,为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此次首艘国际货轮靠港,广东粤电博贺能源有限公司将开启多元化燃料供应的新篇章。煤炭燃料从位于茂名港博贺新港区的粤电码头“上岸”,推动了粤西地区能源运输格局的变革,也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保障体系取得重大突破,吹响了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号角。可以预见的是,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这座承载着梦想与责任的现代化港口,必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