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父亲劝我当兵
■白国喜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每当我听到《父亲》这首歌,自然想起我的父亲,是父亲的一句话帮我指点迷津,改变了我人生命运。
在20世纪70、80年代的豫南农村,家家户户都很困难,农家子弟想要跳出农门,一是考大学,二是当兵。我从小就是学习尖子,年年都是“三好学生”,考上高中后,发誓一定要上大学,为父母争光。
遗憾的是,高中毕业后,我第一次参加高考失利。1981年10月的一天,我正在高中复习,在大队上班的父亲突然来学校找我,说:“你去当兵吧,到部队也可以考军校实现理想。”父亲的一句话让我猝不及防,没有一点心理准备,我很不情愿地回答父亲:“我不想当兵,想继续考学,以我的成绩,复习复习还是有希望的,起码能考个中专。”
“考学也不容易,升学率很低。这次机会难得,有三个兵种选择,你好好考虑考虑,说不定到部队能碰上好运气。”父亲临走时开导我。
父亲的话如同春风,吹拂了我懵懂封闭的心灵。本不想当兵的我,被父亲一句“到部队也可以考军校实现理想”动摇了初心。万一再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奶奶患病,四个男孩上学,需要很多钱,作为长子,应主动为父母分担忧愁,不如听父亲的话去当兵碰碰运气,既可为国出力,又可学到技术,还能为家里减轻一份负担。村里几个大哥哥就是由于当兵改变了命运。
经过思想斗争,两天后,我做出了今生第一个大胆决定,弃笔从戎,到部队寻找出路。
到了征兵办才知道,当年有武警、空降兵和铁道兵三个兵种在招兵。经过面试、体检和政审,最后被铁道兵录取。我和全县一百多名新兵来到东北赤峰建设京通铁路。
因有文科底子,军训结束后,我被分到团后勤仓库当文化战士,半年后,调入团宣传股,先后任新闻报道员和电影放映员。我牢记父亲的话,业余时间坚持自学文化知识,为考军校做准备。
入伍第三个年头,迎来考军校的机会,我在通霍铁路施工现场参加石家庄铁道兵工程学院招生考试,不谙理科的我再次落榜。
就在我万念俱灰的时候,1984年,百万大裁军,铁道兵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父亲预言成真,我虽然没有考上军校,但转为铁路工人,端上了铁饭碗。
我成为我家祖孙四代第一个吃商品粮的人。不久,随机关定居到东北古城辽阳,两年后送培上大学,进机关科室,入党提干,一切顺风顺水,美好机遇助力我走上前程似锦的星光大道。
之后的四十个春夏秋冬,我踏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不管身居哪里,岗位怎么变化,在央企大家庭里奉献青春激情,闪耀理想之光,为国家铁路建设事业出力流汗。
而父亲劝我当兵的那些话,“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一直激励我在前行的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