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南区坚持“四种思维”

做好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大文章”


■通讯员 黄文聪
  本报讯 今年以来,茂南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省、市工作部署,坚持协同思维、需求思维、用户思维、链式思维“四种思维”,加快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为民营经济发展聚力赋能。
  坚持“协同思维”促联动,搭建政银企高效互动桥梁。茂南区自觉把服务推动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要事、民生保障的大事来抓紧抓实,积极主动争取市级金融部门支持和指导,由区政府责任领导牵头成立工作专班,茂名金融监管分局派员参加,从镇街、部门和银行等单位抽调人员,选优配强专班骨干队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专题业务培训,做到定人员、定任务、定标准、定责任、定时限“五个定”,环环紧扣、协同推进,确保工作直达基层、政策直通企业。以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为牵引,聚焦企业所需、政府所能,率先在全市各区(县级市)中成立金融产业促进会,搭建“政银企”高效便捷沟通桥梁,促进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零距离、心贴心、共发展”,推动政银互动、银企密切联动,有效打通金融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
  坚持“需求思维”抓摸排,供需两端发力推动精准对接。突出“问需求”通堵点。茂南区立足于“企业需要什么、融资堵点在哪里、政府要做好什么服务”思路,全面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主动向小微企业问需、问计、问困难,找准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和堵点,一手牵企业、一手牵银行,“靶向施策”“对症下药”引进金融“活水”,真正为小微企业成长“解渴”。突出“清单化”强对接。针对辖区内小微企业户数远多于周边县区、总体摸排任务较重的情况,科学制定走访计划,实行网格化分片包干,督促各镇街和银行机构迅速建立走访小组,深入园区、社区、乡村,“拉网式”摸排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深入了解经营状况、融资需求等,及时形成“两张清单”,把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推荐给银行机构,引导银行机构及时、精准对接,实现信贷资金快速便捷。截至12月7日,全区走访小微企业1948家、占全市比例达到32%,在茂名市各区(县级市)中排名第一。突出“送服务”提效能。精心制作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政策大礼包专题手册》《信贷产品电子服务手册》等宣传资料,有针对性地送产品、送政策、送服务,扫码直链荔枝贷、沉香贷等112项信贷产品信息,便于市场主体主动进行匹配;实行“一企业、一主办行”,压实银行对接责任,协助客户了解政策、准备资料、提交申请,力求“应贷尽贷”“能贷快贷”。
  坚持“用户思维”助成长,创新手段提高金融适配度。茂南区通过本次搭建的支持小微融资协调机制,牢牢抓住产业发展的关键,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优势,与金融机构密切联动,全面推动金融产品、平台、机制“三大创新”,深化综合金融服务进园区活动,推动金融机构的总经理、项目负责人、业务骨干联合组建专属服务团队,为辖区五大产业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同时,持续跟进各企业在产业发展、资金融通等需求,深度定制专属金融服务产品及政策,有力支撑园区营造良好产业生态,呵护市场主体茁壮成长。
  坚持“链式思维”强产业,推动金融赋能特色产业兴起。茂南区通过本次搭建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区金融服务工作机制支持重点产业链机制,“一链一策”促进资金链与供应链、产业链深度融合、高效对接,推动金融“活水”浇灌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例如,聚焦巩固茂南作为“中国罗非鱼之都”核心区域的产业优势,大力推动金融赋能罗非鱼“一条鱼”战略,在前期出台《金融支持罗非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工作职责,由区有关职能部门主动提供小微企业注册资本、经营状况、项目审批信息、涉法涉诉等情况,让融资审批更精准、更便利。同时,对产业链种苗培育、养殖生产、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进行贴息、贴保费,建设罗非鱼产业数据平台,创新融合大数据以及融资、担保、保险等手段,目前,通过联合邮储银行茂名市城区支行打造罗非鱼综合金融服务中心,对1065户罗非鱼养殖和加工户予以支持,贷款余额达到6.07亿元,有效助力做大做强罗非鱼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