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

吴征远(高州)
据茂名日报报道,近段时间,化州市教育局派出4个督查组,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对该市中小学进行随机抽查,深入了解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以点带面,全面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督查。
面对当今多元化的社会和学习压力、家庭环境、社交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可以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化州市教育局这一举措,无疑是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能未雨绸缪做好防范措施,值得推广。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有由于过重的学业负担、频繁的考试和评比,使得学生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从而导致产生心理疲劳、厌学情绪,甚至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有生活在家庭父母离婚、家庭暴力、缺乏关爱等等不良负面环境中,导致产生心理创伤,出现情绪不稳定、自卑、孤独等问题;有在面对与同学、老师、朋友的交往过程中,遇到被误解、孤立、被排挤、遭受欺凌等困扰,从而产生自卑、恐惧、愤怒情绪等等。面对种种问题,目前各学校基本配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但数量仍然难以满足要求。一两个心理健康教育专职老师难以应付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许多学校和家庭也有因种种原因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缺乏足够的关注和辅导,在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往往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导致问题进一步恶化。因此,筑牢心理健康防线,呵护学生快乐成长是中小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体系,通过开设心理课程、举办心理讲座、组织心理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适能力。同时,家长父母应营造和谐、稳定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家长还应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学会有效的教育方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平时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发现和处理孩子的心理问题。学校和家庭可以组成家校共育机制,共同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竞争和过度评价。同时,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参考化州市教育局做法,开展一系列优质、有效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开展“防性侵、防轻生”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题会议、中小学心理咨询专业技能培训班;联合高校深化校地合作,开展心理咨询专业技能培训活动,全面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成长;针对性地联合多个部门及社会工作服务组织走进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和心理团辅活动等等。
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成长和未来发展。特别要注意摒弃唯分数论、唯升学率的观念,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只有学生心理健康了,人生态度积极了,才能真正成长,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