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养生

护阳气 养身心 顺天时 调饮食


保健与养生
  今天是立冬节气,《黄帝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立冬不仅预示着冬天的来临,也标志着自然界中阳气内敛和阴气上升。
  在立冬节气,中医养生强调以护阳气、养身心、顺天时、调饮食为原则,顺应季节变化,保持身心健康。
  护阳气:防寒保暖添衣物
头部为诸阳之会,受寒则阳气散失,因此冬季应当戴好帽子,防止头部受寒。
  颈部乃人体“要塞”,可穿立领装或戴围巾,防止颈部血管受寒收缩。
  腰部为“带脉”所行之所,肾居其中,喜温恶寒。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可温煦肾阳。
  脚部、膝部经脉众多,需重点呵护,冬季应少穿短裙丝袜,尽量不要光脚走路,穿保暖的鞋子和厚袜子。
  养身心:适量运动调精神
立冬时节,人体的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养生应遵循冬季养藏之道,注重精神调养,保持内心平静安定。
  冬季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郁郁寡欢。可参加娱乐活动,如跳舞、弈棋、画画等,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
  冬季主闭藏,宜少动少汗,但不可整日不出门。上午9点半至下午4时为适宜运动时间,可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等运动,以适度为宜,避免大汗淋漓。
  顺天时:早睡晚起调作息
  冬季阳气内收,阴气渐盛,应早睡晚起,晚上9-10点左右入睡,太阳升起之后起床,保证充足睡眠,每晚睡眠时间以7~8小时为佳。睡前泡脚15~20分钟,按摩涌泉穴3~5分钟,可促进血液循环,利于睡眠。
  冬季室内不通风,易致呼吸道疾病高发,还可导致刺激物积聚,病毒易传播,降低氧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人体健康。为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应选择中午阳光充足、气温较高时开窗通风。
  调饮食:三大原则强体质
  古语云“立冬补冬,补嘴空”,立冬时节是补充身体能量、增强体质的关键时期,饮食习惯应当遵循以下三大原则:
  1.宜吃肉,御寒又滋补
  羊肉。性温、富含优质蛋白质和血红素铁,可温胃御寒、补益精血、治疗肺虚。
  鸽肉。富含钙、铁及维生素A、E等物质,蛋白质含量在15%以上,有益气补血、补肝壮肾、解毒生津等功效。
  鱼肉。富含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长期适量摄入有助于降低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2.冬吃果蔬,进补又润燥
  梨。有生津润肺、止咳化痰、清热降火等功能,可有效缓解冬季肺热咳嗽、咽干喉疼,大便燥结等。
  需注意,梨为性凉之品,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用。
  甘蔗。清凉爽口,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和对人体新陈代谢有益的维生素等,可滋补养血、清热生津。
  山药。含有皂甙、黏液质、氨基酸、维生素C等物质,有滋润止咳、调肺化痰、补益肾气等功效。
  3.适当“减咸增苦”
  咸味入肾,饮食过咸,会使肾水偏亢,心阳不足。因此,冬天要适当减少咸味食物的摄入,饮食以清淡为佳。
  苦味入心,可适量多吃苦味食物,如芹菜、苦瓜等,以助心阳,亦可有效防止心火上炎,制约温补食物的温燥之性。心肾相交,阴阳平衡,方为养生之道。 (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