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参观刘伯承故居


■刘付德金
  从重庆市区到开州,路程320多公里,我们午饭后出发,开的是新能源电动汽车,中途充了一次电,到达开州已是傍晚,用了整整5个小时。饥肠辘辘,安顿住下后,首先就解决了肚子问题。
  乘着夜色,我们在市区转了转,逛览了一下汉丰湖,这是三峡蓄水后,利用河道蓄起的一个人工湖。湖区最有名的便是举子园公园,文峰塔、文庙、开州国学院、开州考院、盛山书院,都很值得观赏。开州不是以旅游城市闻名,它的名气主要来源于刘伯承元帅的故乡,我们此行目的也主要是为了参观刘伯承故居和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市区,就在城北汉丰湖边的盛山半腰,翌日上午,我们第一站便是参观纪念馆。1992年12月建成开放,2003年11月重新整治和陈列布展改版升级。整个纪念馆占地60亩,由主展馆和东西部景区组成,主展览馆分内外两进院落,内院为陈列布展厅,共有展厅6间,以回廊相连,馆内的陈列布展按历史轨迹,分为“壮志英华,从戎救国”“土地革命,屡建奇功”“烽火抗战,尽显神威”“解放战争,功勋卓著”“开国元勋,再铸伟业”“一代名帅,风范千秋”等六部分,陈列珍贵实物和文献资料358件、图片630张,歌颂刘伯承元帅的丰功伟绩。纪念馆前矗立着刘伯承元帅铜像,显现元帅运筹帷幄、胸中自有百万兵的军神形象。功勋柱广场,选择元帅戎马生涯中八件大事分立功勋柱八根,以“浴血丰都”“泸顺起义”“八一风暴”“彝海结盟”“巍巍太行”“淮海决战”“钟山风雨”“金陵兵校”等革命史实,用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粗壮挺拔,直指云天,群雕人物众多,栩栩如生,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然后,我们开车前往开州区赵家街道周都村参观元帅故居,这里离开州市区约28公里,到达时正淅淅沥沥下着小雨。我们冒着小雨,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一边参观,一边聆听讲解员对故居的介绍和刘伯承元帅漫长壮丽的戎马生涯。故居占地面积约5800平方米,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是一栋青瓦土墙、半边茅屋的三合院,属渝东一带的普通农舍,主要包括左侧房刘伯承的卧室、右侧房刘伯承父母亲的居室以及弟弟的居室、灶房、堂屋等建筑,院前有石碾盘、堰塘。正屋大门上悬挂着邓小平同志亲笔书写匾名的“刘伯承同志故居”木质磨漆金字匾。故居前修建有刘伯承元帅简朴的陵园,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逝世,他的部分骨灰由中央军委派专机运回开县安葬在故居前,刘伯承元帅子女在两侧种植黄桷树各1株。1987年夏,在两株黄桷树之间修建刘伯承元帅简朴的陵墓,墓前安放着大型青石浮雕花圈,玟青石墓碑上刻有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承元帅之部分骨灰葬于此”的碑文。元帅故居于1987年12月4日修缮完成,正式对外开放。
  沿着台阶拾级而下,我们从位于山腰的元帅故居走下来,便到了前面的一个小广场,据介绍,过去这里是一个台地,我们随着讲解员的步伐,参观了左边的刘伯承早期革命活动纪念馆,元帅的儿子刘蒙题写的馆名。这个小型纪念馆主要展示的是刘伯承少年勤耕苦读、立志“拯民于水火”、到沪顺起义这段时期的人生历程,和开州市区的刘伯承纪念馆相得益彰,却又有侧重。
  雨,飘飘洒洒。我们打着雨伞,在元帅故居小广场徘徊,久久打量着眼前开阔的坝子,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我的思绪,也像这雨丝,飘得很远。这里,总有很多神奇的传说,曾经,这块小广场台地,被当地人认为是点将台,前面浦里河畔开阔的坝子就是阅兵场,元帅背靠座椅,运筹帷幄、韬略在胸、指挥若定。广场上立着的元帅铜像,连基座共高6.1米,为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开馆时中央军委赠予纪念馆的礼物,后来应家乡人的要求,将铜像由市区的纪念馆移到元帅故居此处广场。铜像里,元帅雄姿英发,双目深邃,深情凝视着家乡父老,凝视着神州大地。
  浦里河缓缓流过,它在忠实记录着这里的山山水水,铭刻下流逝了的岁月和那些远去的故事,一代战将、军神,这位家乡的骄子,无论现在和将来,必将同浦里河一样一代代流传下去,永远为人们称颂,激励着中华儿女树立起为民族振兴的昂扬斗志和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