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良好习惯助力孩子成长


崔耀奇(电白)
  金秋九月,又逢开学。中小学生回归校园,做父母的难免担心,经过一个假期的“放养”,不知孩子能否适应新的校园生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谁不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谁不希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各方面“更上一层楼”?
  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决定性格”,“习惯决定命运”,决定孩子命运、发展未来的是习惯。
  习惯培养,就是在给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新学期开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等于给孩子安上一对翱翔的翅膀,让孩子变得优秀,在未来发展中“出彩”,在人生挑战中更加自信,有更大的作为。
  新学期、新开始、新希望。培育好习惯,家校发力、社会关注、齐抓共管。好习惯的培养,笔者认为,应着力以下方面。
  创设良好环境是培育好习惯的前提。开学后孩子生活“两点一线”,从家庭到校园,又从校园到家里。家庭、学校环境对孩子性格、行为、习惯产生直接、间接影响。温馨、融洽的家庭环境,开放、包容、有序的校园育人环境会让孩子愉悦、满足,让孩子天真、活泼,思维更加活跃,孩子做事、学习更加自主投入,孩子更易接受“正向”信息,有助孩子养成良好生活及学习习惯。同时社会环境作为家庭、校园环境过渡区域,对孩子行为习惯也会产生影响。创设文明友善社区环境,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很多,要理清主次、轻重缓急。作为家庭,要利用孩子在家的时间,重点规范孩子起居作息。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比如每天几点起床、早饭、做作业、阅读、睡觉等等。每天早起半小时,让孩子做时间主人,形成提前一点到校的习惯。假如孩子住校,也要教育孩子遵守学校作息纪律,起床、就餐、出操、上课要严守学校规定,做一名守纪的合格学生,形成在校的良好生活习惯。作为家校,还要培育孩子做家务、爱劳动、讲卫生等良好生活习惯,引领、训练孩子提高独立自理能力,对自己的事自己负责做好。
  养成阅读、学习的良好习惯。阅读、学习是家校关注的主体,也是当前家校教育的重点。良好阅读、学习品质,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效。努力形成家庭学习氛围,家长身体力行为孩子创设阅读时空,让孩子爱上阅读。节假日可以带孩子去逛书店,书香节可以带孩子去逛书市,还可以参与各种阅读、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广泛阅读,增长知识,让孩子体悟阅读好处,拓宽视野,提高表达能力,提升作文能力。这是阅读习惯培育的基本做法。学习良好习惯包括多方面,笔者认为,学习习惯应着重良好学习品质的锤炼。良好学习品质要从小开始培养。譬如刚入学孩子,要教导认真写好每一个字,养成一丝不苟品质。“字如其人”,连书写都不认真,以后的学习就会马虎应付。孩子自己的作业要独立完成。家长、老师要提醒孩子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现在有的家长以工作忙为借口,连做作业都将孩子推到补习班,久而久之,孩子在学习、作业上形成依赖心理,直接影响听课状态。另外,学校老师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创新学习,提升形成科学学习品质,树立学习的信心,让学业突飞猛进。
  监控、引导孩子适度使用电子产品。数字化时代不可能让孩子与电子产品“隔离”,面对眼花缭乱的各色电子产品及“玩法”,既不能“一 刀切”粗暴干预,也不能放任自流、“无所作为”。孩子养成良好的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需要家长长期的努力。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不做“低头族”;对孩子正常、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的诉求,家长应适度允许。约法三章,建立奖惩机制,规定时间和次数,让孩子遵守约定去执行,有助养成适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学校要下力气抓好手机等电子产品使用。
  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家长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做个文明人,潜移默化教育孩子遵纪守法、文明有礼,学会与人打交道。日常生活中为孩子渗透文明礼仪教育,让孩子学会说“谢谢”、对长辈要说“您”等等;在学校要尊敬老师,同学之间要团结互助;要主动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活动,学会服务与奉献。
  好习惯益终身。没有一朵花,一开始就是一朵花。循序渐进,家校聚力,社会参与,共同浇灌,培育孩子形成良好习惯,让每一个孩子发展成长,璀璨绽放,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