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典礼宜简不宜繁


吴征远(高州)
  开学典礼,宜简不宜繁。
  中国古代的入学典礼包含正衣冠、朱砂开智等仪式。适当的仪式无疑是国学精华的一部分,它承载着“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功能,能让学生自然融入求学氛围,这是值得提倡的。但如今不少学校绞尽脑汁,开学典礼奇招频出。
  综观2023年秋季和2024年春季入学典礼,花里胡哨的现象众多。有的学生穿着大红新衣,与家长依依惜别后走进校园;有的学校门口有舞狮、敲锣打鼓、发利是等活动;有的请来专业公司助阵;有些让部分学生会成员扮演“孙悟空”“猪八戒”“诸葛亮”“济公”等人物形象来欢迎新生;有的甚至掺入带有迷信色彩、令人啼笑皆非的内容,比如“摸摸大葱——聪明伶俐”“摸摸苹果——平平安安”“摸摸芹菜——勤奋好学”;还有的是大领导讲话一小时,小领导补充一小时,节目表演一小时,学生们早已疲惫不堪。
  这些重形式、重拍照留痕的开学典礼,实际上很多是庸俗的类比、无效的作秀,浪费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大量时间与精力。学生的心思很可能不在凝神、明辨、思考、求索上,而是陷入仪式上的喧哗和攀比的焦虑中,对教与学根本无益。
  好的开学典礼是教育的有效载体,宜少忌多、宜简不奢。简约而富有内涵才能让学生怀揣自律与勤奋,勇敢地接受新学期的挑战,成就更好的自己。
  开学典礼在时间上应控制在40分钟内,仪式可以灵活多变,但要简约高效。不少学校按照“升旗——校长致辞——主题朗诵”的流程实施,既有形式,又有内容。既唤起了学生返校后的求学热情,强化了学习的信心和感觉,又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回到教室进行正常学习,这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