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共同努力
王如晓(市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全国人民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倡导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与美好家园,守护好生物多样性恢复发展,以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这已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值得我们自豪。
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加大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改革创新保护模式,使我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和改善幅度持续位居全省前列。正应了那句话:生态环境好,珍稀物种归,人民幸福指数高。
茂名日报近年先后报道,我市河尾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发现野生中华穿山甲,该保护区还发现了国家一级野生植物“紫纹兜兰”,电白鹅凰嶂也有发现“紫纹兜兰”。在高州古丁北部山区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线莲”、野山水翁树、野生石斛,还有昆虫皇后“兰花螳螂”。由于我市山区环境持续向好,很多地方呈现原始森林状态,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被发现得越来越多。
我市还通过实施华南虎等重点物种保护工程(前期工作),维护生物多样性,并创造性地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使生态环境保护家喻户晓、老幼皆知,人人遵守。
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市各地在春夏时节都能欣赏到白鹭在池塘、海边、湿地及田野里翻飞,白茫茫一片的景象。甚至连以前被称作“火水河”的小东江如今也是蓝天碧水,白鹭翻飞。这些从天外归来的群鹭散落在浅浅的水面,或觅食,或起舞,仿佛一群气质优雅的“艺术家”在表演。这些可喜变化,正是全市人民近年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举。
如今城乡生态环境好了,市民保护鸟类的意识增强,他们不仅不伤害鸟类,还禁止捕猎者网鸟、打鸟。有专家说过,白鹭被人们称为环保鸟,一个地方聚集的白鹭候鸟多,那么该地的生态环境一定不会差。除此之外,在我市的一些山区,野猪、豹猫、果子狸、蟒蛇、野鸡等陆续出现并呈快速发展之势,值得有关部门和当地群众高度关注,以防对人畜造成伤害。
中华上下五千年,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古人云:“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实现长足发展。中华文明才能生生不息,子孙后代才能繁衍生存。
暑假期间,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回归社会和家庭,此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正当其时。因为学生在整个暑假里会在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外出旅游、野营训练、参观学习、探亲访友或回乡村居住等。所以,在放假期间对他们进行生态和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水源,不破坏花草树木,不捕杀野生动物等良好习惯,让他们争当环保小卫士,主动参与环保行动,保护我们来之不易的生态好环境,共享生态文明成果,是我们作为师长的义务和责任。
日前,我市部分师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水东湾海洋公园、露天矿生态公园、小良水土保持试验推广站等地,亲身感受绿美茂名、绿美乡村、美丽海湾、美丽河湖的生态美、环境美。从“探寻生态之美”到“感悟写作之韵”,大家发挥想象力,用笔描绘出自己眼中的绿美茂名,创作出一篇篇充满创意的生态文学作品,抒发对家乡绿水青山的热爱之情,此举值得点赞和学习,希望有更多的中小学生参与这类活动。
保护生态环境,从青少年抓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我们每个人都应成为“绿美茂名”的守护者和建设者,用我们的双手,共同努力绘出茂名的生态美、家乡美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