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乡村振兴系列谈
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发展
王平生(电白)
目前正值暑期,我市各地图书馆、“好心书吧”、“农家书屋”迎来了许多前来阅读、学习的学生,他们沉浸、遨游于学海中,为自己“充电”,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多年来,我市致力夯实基层文化阵地,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县“三馆”为龙头、镇级文化站为枢纽、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为基础,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有111个达二级以上标准的乡镇(街道)文化站和1904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依托这些资源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有效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阵地共建、设施共管、活动共办”。完善的文化网络和日渐完备的综合文化站,已成为城乡居民美好文化生活的乐园。
在茂名城乡,一个个公共文化空间像一座座精神堡垒,守护着乡村的文化根脉,推动乡村在文化振兴的大道上稳步前行。茂名以宏大的“手笔”有效整合资源,注重思想引领,建立起健全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营造出既独具特色又富有品位且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文化空间。在浓郁的文化氛围浸润下,广大群众的思想也如春风化雨般悄然转变,推动文明创建工作渐入佳境,文明之花开遍茂名城乡。
高州根子镇柏桥村的新华悦读空间,朴实典雅的风格让人眼前一亮,淡淡的木香伴着书香,给人以静谧、闲适之感。这里占地只有100多平方米,却藏书9000多册,其藏书类目涵盖法律、名著、儿童文学等多个门类,可满足村民多样化阅读需求,并配备免费阅读资源电子阅读屏,内含2.6万册电子图书,可以在共享屏上免费阅读、听书,还可以扫码免费下载到手机阅读,为乡村读者阅读创造极大的便利,温馨文雅气氛也大大地丰富了农村孩子的课余生活,切实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养。
“舞蹈轻骑兵走基层”用灵动的舞姿传递着艺术的魅力;“全民阅读”处处显现,在乡村掀起了阵阵书香热潮……我市依托各类新型文化空间,积极开展“村K”、“墟BA”、“村BA”、广场舞、龙舟锦标赛、贺年舞狮舞龙、自然村民俗社庆典、庙会、“村晚”年例汇演、乡村节日非遗表演等文体活动,为广大群众带来一场场文化盛宴。2023年依托各类乡村文化空间举办文体活动6094场(次),参与群众达183万人次,不断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乡土特色民俗文化、非遗文化、旅游观光文化、体育村BA赛事文化等联合会展,文化推动串珠成块链经济,是未来乡村文化发展繁荣的创新探索和追求。
同时,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市大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场馆管理,实现了管理的专业化以及设施、设备、人才、市场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文化权益,是推动我市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不断增加和提档升级,近年来,我市各地在繁荣乡村文化生活上持续发力,努力以高品质文化产品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提升乡亲们的文化获得感。如不少乡镇探索发展古色古香、气韵独特的文化礼堂,为群众学国学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树新风提供便利。各种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乡村公共文化设施与服务不断完善和升级提档,为村民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也让乡土乡情有了更多切实可感的安放空间,寄托无限乡愁。
为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日趋多样、品位不断提升,我们还需进一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注入饱含乡土味的精神文化养分,在引发共鸣和共情共适上下更大功夫。比如,一些拥有别样文化体验的传统村落和墟镇:信宜窦州墟、茂南油城墟、电白疍家墟、观珠沉香街等就颇具快乐老家般的乡土味,吸引了不少人前去观光度假。还有逢年过节,不少乡村城镇舞狮舞龙、武术表演、广场舞、健身气功汇演等文化盛宴火出圈,彰显城乡鼎盛的文化繁荣新景象。
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做好文化兴市这篇大文章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们要持续提升文化建设软件和硬件,创新内容形式,更好地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各层次文化生活需要,推动我市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乡土文化之美滋养更多人的心灵,助推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