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茂名观察

建设美丽乡村,要“扩绿、兴绿、护绿”


陈冲(化州)
  近读茂名日报热评版,读了《建设“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要坚持群众观点》一文,甚是赞同。文中的一段话,引起了我的共鸣。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化祖国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建设典型村,要以绿美茂名建设为抓手,同时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让天更蓝、水更绿、景更美,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群众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乡村的特点,是绿树多、翠竹多、花草多、青山多、绿水多。对于这个特点、优点,建设美丽乡村、振兴今日乡村,应当发扬光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那样“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乡村之绿,是乡村的灵魂,是乡村的内核,是乡村的宝贝,是乡村最亮丽所在、最诱人之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是田园诗人陶渊明对乡村的礼赞。“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居住环境提出的科学建议。二者都离不开一个“绿”字,都离不开树和竹。
  说到“护绿”,我想起了化州市官桥镇文教村。该村村口有株老树,如果砍掉这株老树,入村的大路便会直得多,修路的资金也能省得多,但村民就是舍不得将大树砍掉、挪开,宁愿路绕树,宁愿多出力,也不挪树伤树毁树。文教村这种爱绿、护绿的做法,令人称赞,令人敬佩。是的,对于乡村的绿树绿竹,尤其是老树老竹,不能毁,只能扩。文教村这种“护绿”行动,值得我们学习。建设美丽乡村,振兴今日乡村,需要这种“护绿”精神。前段时间,有些同志认为乡村的杂树杂竹影响了乡村的美丽,影响了乡村的形象,导致个别地方出现了砍伐杂树杂竹的现象。显然,这与习总书记提出的“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的指示背道而驰。乡村建设,乡村振兴,要扬乡村之优之长,要美上加美,好上加好。这才是正道,才符合民意,才符合宜居环境。
  笔者前不久下乡调研,有一位老乡反映说,建设美丽乡村,振兴乡村,我们一百个拥护,一百个支持。谁不希望自己的居住环境美丽舒适?但村干部去年把我们房子周边的树木竹子砍了,铺上了沙石水泥,实现了硬底化,看起来光鲜了、干净了,但今年夏天,发现比往年热得多,大量的热气从水泥地面冒出来,上晒下热,如同在蒸笼里。究其原因,无疑是砍掉了周边的树木竹子,铺了沙石水泥所致。这是吃力不讨好,好心办坏事。其实,绿树翠竹就是天然的空调,就是天然的大葵扇,就是免费的大氧吧。
  还有一种观点,就是把美丽乡村等同于城市化,这种观点同样不可取。乡村要有乡村的特色,乡村美要美其所长,补其所短。如果把乡村都建设成像城市那样到处是钢筋水泥森林,缺少树木竹子,那就不是乡村了,那是丢了乡村的灵魂,丢了乡村的核心。建设美丽乡村的初衷,是让乡村在自然美的基础上,添上时尚的元素、文化的元素、文明的元素、科学的元素,使之锦上添花。让今日之乡村,天更蓝,水更碧,山更青,树更绿,竹更翠,花更艳,人更富,体更健,寿更长。让我们的村民开门见绿,开窗见花,处处闻鸟语,四季有花香。让村民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带给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村民在劳作之余由衷地歌唱“谁不说俺家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