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如秋高凉岭


■吴征远
  炎炎夏日,心静自凉。若有闲暇,最宜读书。翻阅千年卷册“高凉岭”,清凉、古朴、厚重、苍劲、豪迈、秀气的书香扑面而来。
  云迷山色萦古道,风拂林间凉意早。盛夏时节,打开古籍“高凉岭”,清凉之香令人沉醉。《高州府志》有关高凉岭的记载是这样的:“本名高粱,以群峰高耸,盛夏如秋,故更名高凉岭。”当你穿过山脚龙眼林直往岭上的停车场泊车时,任何一个服务店前都会有人请你免费停车。他们欢迎你在小铺里买点小东西,但从不强迫,从不给人脸色。在这里,古高凉的淳朴民风会带给你凉爽的抚摸。
  沿着石级而上,两旁古树参天,隐天蔽日,隐约间可听到鸟鸣啾啾。任你再毒辣的阳光,也不能在山道上制造酷热,行人的唯一感觉就是凉爽。偶尔有一线阳光透过树丛洒下,那只不过是她准备绘制高凉美景的一支画笔。有人曾说过:我到过避暑胜地庐山,亦不外如此!
  沿着石级拾阶而上,愈往高处,清凉愈是让人舒畅无比。石阶上,三三两两的游人正惬意地坐着歇息。那凉亭里闭目养神的老者,大概是读到高凉岭册页中的精彩之处正在静静回味吧!我在仰头观看一棵高耸的大树时,不禁被她的丰姿迷住了。她高大而不失秀气,苍劲而兼收妩媚。这棵相思树是一棵网红树,引起许多青年男女的青睐。有人甚至在树身结绳许愿,祈求心中的美好姻缘!
  上到一片空地,那是昔年的练兵场。此时的练兵场仍有当年恢宏的气势。你想一下,酷夏时节,士兵们在古高凉城里挥汗如雨实在太辛苦了。于是,冼夫人策马扬鞭,带领士兵们上到这半山的练兵场操练。炎炎盛夏凉胜秋,士兵们开心啊,训练得十分卖劲。风吹过,松涛阵阵,林间仿佛还传来士兵们的呐喊声,以及冼夫人挥师海南,舳舻千里,以威望收服海南七十二洞出发时的战鼓声!
  冼太庙则弥漫着浓浓的古朴书香,她红墙绿瓦、斗拱飞檐,蕴含丰富厚实的古高凉文化元素。庙始建于唐,迁建于明,重修于清,文革时期又被拆毁,改革开放后又重建。庙东西两侧还有文武庙和普宁庙,与冼太庙贯通为一整体建筑。庙正门门楣上方挂着一块同治皇帝御赐的真迹匾额,上面镌刻着“敕封护国慈佑高凉郡主冼太夫人庙”。庙宇主体建筑为三间两进模式,庙的正中坐着端正凛然的冼太夫人雕像,眉宇间都可以感受到她的英气与威武,令人肃然起敬。庙宇左边的墙壁上镌刻着隋文帝嘉奖冼夫人的诏书及周恩来总理对冼夫人的赞誉——“巾帼英雄第一人”。另外还有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冼庙》题诗。当年苏轼被贬海南时,途经高凉岭,对冼夫人高风亮节心怀敬仰,进庙瞻仰巾帼英雄,挥笔书就这首千古名诗。吟读“冯冼古烈妇,翁媪国于兹。策勋梁武后,开府隋文时。三世更险易,一心无磷瑙。锦伞平积乱,犀渠破余疑。庙貌空复存,碑版漫无辞。我欲作铭志,慰此父老思。”的文辞意蕴,冼夫人仗剑立马的飒爽英姿似乎浮现在眼前。
  翻阅到试剑石的页码时,苍劲豪迈的书香萦溢而出。你看那试剑石,长约三丈,高达丈许,中开一缝,裂口像切割一样整齐光滑。想当年,为激励士气,冼夫人带领军队来到石头前,一剑挥下,石头应声而断。士兵们齐声呐喊,激越之声直上云霄。从此,这石就名试剑石了。其实,高凉岭上还有很多奇石,观音石、挂榜石、醉翁石、仙弈石、鲤鱼石、金鸡石、棋盘石和石船石等,无一不彰显高凉勇士们的豪迈向前、保家卫国的决心。而巍峨尖耸、青葱郁茂的高凉岭,更是一个高大伟岸的大丈夫形象。
  炎夏难远足,书香最养人。品读经典“高凉岭”,回味清凉、厚重、苍劲、豪迈、秀气的书香,会让人生丰盈而充实。“千载高凉问遗事,白云故国青山遥。”当你站在半山观景平台远眺时,但见云山苍苍,绿海茫茫,浩瀚天地捧上的大美令人流连忘返。而你也会在不经意间,心甘情愿成为“高凉岭”卷册中一缕幽幽的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