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规划师”

图/文 朱慧卿 杜燕盛


  高价聘请的“规划师”是否真的能提供等价的服务?新华社记者的调查揭示了这些所谓的“规划师”水平参差不齐,存在诸多“套路”。小郭去年在家乡花费6000多元购买了志愿填报指导服务。他原本以为价格昂贵的服务会更加专业,但结果却令他失望。“大部分规划师只是帮我筛选了一些符合要求的学校。我本以为贵的会更专业,但最后他们推荐的学校和我自己的选择没有任何区别,有时候他们了解的甚至还不如我多。”小郭感觉自己的钱白花了。
  对于考生而言,与其盲目信赖某些“高考志愿规划师”的“专业指导”,不如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个人兴趣、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充分利用公共信息资源,科学合理地确定适合自己的高考志愿。高考志愿填报不仅是高中毕业生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认识自我、规划未来的重要过程。高中毕业生不应仅仅依赖于“花钱解决”的方式,而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到志愿填报的过程中,为自己的未来做出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