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武馆”照亮留守儿童成长之路
本报记者 张伍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化州市林尘镇沙洲坡村,“嘿”“哈”声回荡在村庄的上空,这是沙洲坡王家拳传承基地的学员们,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练习王家拳,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声音洪亮。
日前,记者在沙洲坡村文武广场看到,灯火辉煌中,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沙洲坡王家拳传承基地”。广场上,60多名孩子正在跟随教练的步伐,一招一式地练习着武术的基本动作。压腿、扎马步、打拳……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认真和专注。
“为了充分利用起这个舞台,更是为了使王家拳能够传承、发扬光大,我认为很需要把这些非遗项目向农村、社区来推广。”在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王家拳》的传承人王军杰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沙洲坡村是他的家乡,这个文武广场是他早在2013年和其他乡贤捐资成的,共有6000多平方,含有一座两层的风雨舞台、两个篮球场、乒乓球台和健身长廊,近年又加建了一个小型足球场。而王家拳传承基地,则是近日在原先的风雨舞台基础上修建而成。
“王家拳是我们村的一个非常有特色的非遗项目,我们传承基地都受到我们很多农村小孩和家长的欢迎和支持,每个星期都利用周五、周六、周日三晚来进行训练,希望我们这个武术项目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传承下去。”沙洲坡村委会书记王喜鹏表示,这个传承基地不仅为沙洲坡村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生活,也成为了村民们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的好去处。同时,这也是沙洲坡村展示乡村文化、传承武术非遗的重要平台。
据悉,王军杰自幼习武,少年外出谋生,上世纪90年代在深圳创业。回乡探亲时,他发现家乡沙洲坡村的留守儿童教育是个问题,思想再三,他做出了一个重大抉择,把蒸蒸日上的生意交给儿子管理,自己在家乡林尘墟建了一个沙洲坡武术会馆,免费供留守儿童及热爱武术的青少年学武。时至今日,在王家拳馆学习武术的留守儿童总数已达数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