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我用半生时光爱上一座城
■老弦
爱上这座小城,是我始料未及的。
三十二年前,当我历经两天一夜,带着满身尘土与疲惫,辗转走进这座边陲小城时,我的心情与当时的天空一样阴郁。
一眼就可以望到头的城区,清一色三四层的“鸽子楼”,满耳令人懵傻的方言,难以数计的私人小炼厂……
我在莲城求学四年,湘中水城的秀美、宁静、精致,让我对城市有了近乎偏执的概念。
而我,将要在这座小城工作生活,终老一生?
我挣扎着,抗拒着,总觉得自己只是一名过客。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竟然逐渐喜欢上了这座城市,逐渐感觉到,眼前这座其貌不扬的小城,竟然蕴含着无穷魅力。
虽然建市时间不长,却是一座有着数千年厚重历史的城市,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是一座资源丰富色彩斑斓的城市,是一座在新中国石化工业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城市,是一座质朴而有温度的城市。
这是中国唯一一个以道士名字命名的城市。1700多年前的西晋永嘉年间,道士潘茂名在这片土地上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深得百姓爱戴,被当地民众世代传颂。1959年,国务院批准在这片土地上建设这座工业城市。
1700多年的历史传承,为这座新中国的新兴城市沉淀了厚重的历史,而横跨梁、陈、隋三代,被七朝君主敕封的谯国夫人冼英,用爱国为民的好心,多次平定高凉地区匪患与叛乱,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让百姓安居乐业,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传承千年的好心文化。
这座城市的“好心”,体现在为国分忧,为民解难。从古至今,皆是如此。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能源紧缺成为掣肘新中国工业发展、民生改善的关键。一群放牛娃在这片荒原上挖窑烤红薯时,发现地下的石头可以点着火。这一奇闻传到了中南海,国务院派出勘探队,探明这是一种含油的页岩,可以加工冶炼出人造石油。而这片土地下埋藏着5亿多吨油母页岩。这对刚刚成立不久、尚没发现大庆等大油田的新中国来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1955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这片土地上建设页岩油冶炼厂,加工人造油。
一万多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从大江南北奔向这片荒原,开启了凿石取油大会战。
没有城市依托,没有机械设备,人们住茅棚、睡竹笪、喝矿坑水,手拉肩扛,开矿取宝炼石油。
消息传开,周边数以万计的百姓一头挑铺盖、一头挑儿女,自发投入了大会战。
建铁路、筑公路、修水库、挖水渠,掘矿石、建高炉,热火朝天。
从1958年3月试炼出第一滴人造石油、结束广东无油历史,到1992年停炼页岩油,人们从这片土地下挖掘出1亿多吨页岩,冶炼出近300万吨石油,为新中国解决贫油困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70年来,一代代石化人传承接力,将这家以冶炼人造石油起家的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了国内一流的炼化一体化企业,如今每年向国家贡献的利税,就可以建造一艘现代化的航母。而每年上千万吨高品质的油品与300多万吨的化工原料,更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了坚强保障。
近70年的发展,让这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城市积淀了厚重的石油文化,“南方油城”成为这座城市亮丽的品牌形象。
十几年前,政府大力整治小炼厂,并出台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市区空气越来越清新了,江水也越来越清澈了。政府主导,各方联动,引水、修路、种花、植树,将挖掘页岩形成的矿坑修复成了生态公园,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小九寨”,成了这个城市生态文明的名片。
让这座城市引以为傲的,还有荔枝。这里的荔枝产量占全球总量五分之一。那令贵妃嫣然一笑的盛唐贡果,相传就产于根子镇古荔园,一千多年的古树,依然生机勃勃,让今人与古人有了穿越时空的交集。
事实上,这是水果之乡,除了荔枝,还有龙眼、香蕉、芒果、杨桃、菠萝蜜、山楂……不要说郊野乡村,城区街道两旁,也是果树成荫。夏秋两季,街道两旁硕果累累,成为这座城市令人流连的景观。
美食也是这座城市标志之一。随便找个人问一问,都会如数家珍说出一大串本地美食来。海鲜自然是这座沿海城市的第一美食。亚热带气候下的海产品鲜嫩、甜美,不需特别烹饪,就是人间绝色美味。
这座城市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其中,年例最是引人注目。
过完年后,人们按照祖上迁徙来本地的日子,依次家家要办年例。
两天两夜时间,祭祖、祈神、送福、点灯、游村,既是感念先辈创业不易,也是祈祷新年风调雨顺。
这两天,家家户户都会掏家底摆出最豪华的宴席,答谢客人。不管认不认识,都可以上门做客吃席。来吃年例的人越多,预示着这一年家里会越兴旺。
朋友同事结伴去亲友或者亲友的亲友家“吃年例”,是小城人们最开心的事。
如今,乘着这个飞速发展新时代的东风,小城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城区向东向海延伸,版图扩充了数倍。城市道路宽敞整洁,目之所及,绿树成荫,高楼林立,市区空气质量稳居全省前列。港口、高速、高铁、机场齐备,交通与物流通畅。如今,早餐后乘车,可以赶上我山乡老家的晚饭。
随着岁月的沉淀,我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这座城市。爱上了她的朴实与包容,爱上了她的丰富与厚重。每当有外地朋友来,我总会如数家珍般说着她的好。
恍惚中已过半生,我明白,我已经成了一名地道的小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