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丰富活动载体内容 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我市2023年中小学德育工作亮点纷呈

校运会开幕式表演。(市教育局供图)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周燕红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2023年,我市教育系统创新德育工作形式,丰富活动载体和内容,着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促进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落实立德树人关键课程
去年,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党的二十大宣讲教育活动2.5万多场次,组织28所学校开展专题学习活动338场;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全市学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组织全市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上好“思政第一课”3200多节;全市1600多所中小学校140多万师生在春秋季开学典礼上同步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铸魂新时代,建功新征程”主题诵读活动。
去年8月初,市教育局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开展共建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合作,把高州市根子镇“柏桥讲堂”建设成为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全年开展党员师生进“柏桥讲堂”研学、培训活动累计98批次,参与人数多达12万。制订《茂名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成立茂名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围绕市委二十项“硬措施”要求,制定教育系统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清单54条,“清单式”推动工作任务落实。常态化推进防性侵、防治学生欺凌、交通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毒品预防教育、防治网络和手机沉迷等专项行动。
抓实心理健康常规教育
我市教育部门抓实心理健康常规教育,严格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要求。开展心理健康专项行动,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各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利用专业手段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筛查,逐一建档跟踪帮教;广泛开展“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等校园心理健康主题系列活动;完善家校医三位一体防范体系,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进校园活动30场次,惠及师生2万余人;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家长学校教学内容,各校每学期对家长举办2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宣传活动。
此外,进一步推动体美劳协同育人,加强心育与体美劳融合,培育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评出28个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和19所“非遗进校园”试点学校;开展传统书法等艺术活动进校园284场,参与师生达18.6万人次;加强心理队伍培训,开展市县两级教师轮训128场,举办骨干教师培训超13.8万人次,全年举办班主任、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1300多人次,举办心理专题辅导1000多场次,教师队伍经过心理培训(持证)人数逐年增多。
全面提升家校共育水平
我市开展丰富的“好心文化”主题活动,评选出好心文化“十佳宣讲员”和优秀宣讲员各10名;开展“好心榜样”学做活动2000多场,受益学生达121万人次;开展“好心精神”进校园公益讲座100场;组织全市中小学校开展200场“好心文化”宣讲进校园活动,受益学生10万多人。开展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系列德育实践活动1688场次,受益学生达120多万;开展“好心文化”研学实践活动1205场,受益学生达73万人次;建成一批“好心长廊”“好心亭”“好心书吧”“好心广场”等实践活动阵地。开展“五棵树一条鱼”主题活动,收集作品达5000多份,评选获奖作品2000多份,让学生充分了解茂名的农村和特色农业产业,激发学生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我市教育部门还精准发力,推动创文巩卫走深走实,学校环境卫生焕然一新,卫生死角、盲区日渐减少,甚至彻底清除,师生的文明素质大幅度提高。此外,先后有四个实验区完成了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区评估验收,我市家长学校建设经验在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第二阶段工作总结暨实践区工作骨干培训会上作宣传推广,“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践区”创建活动在我市全面铺开(全省第6个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