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为“五链共建”注入更多人才动能

特约评论员蔡湛
最近,茂名石化建成投产5000吨/年液体橡胶装置,生产出能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汽车、军工、航天等领域的高性能液体橡胶,填补了国内高端化工材料生产的一项空白。该企业近年来开发了近百种市场急需的新材料、新产品,得益于拥有一支具备厚实专业素养、研发能力强的科研骨干队伍,在科研攻关和核心技术研发上成果迭出,成为产业创新的领头羊。
这启示我们,科技要创新,人才是关键。实施“五链共建”,人才是决定性因素。只有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紧密结合互促共强,为“五链共建”持续输入人才动能,才能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合力。
实施“五链共建”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的重要载体、是转变发展模式的关键支撑、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茂名实力整体跃升具有重大意义。“五链共建”投资规模大、涉及专业广、科研任务重,需要各方面的大量人才,要把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培养吸纳更多优秀人才,作为“五链共建”的先手棋。人才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当前,高质量发展气势如虹,科技和产业竞争日趋激烈,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赢得未来。茂名正处于推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的关键时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从茂名港在一片荒滩上崛起,建成现代化南方大港,到东华能源首期项目只用了三年多时间建成投产;从茂名高新区引进30多个高新技术项目,到清荷光刻胶新材料项目即将落成,都离不开引进专业人才的心血和汗水,也印证了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的关键作用。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从产业需求端分析,从人才供给端发力,推动人才链与教育链有效衔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急需人才;另一方面,根据“五链共建”发展需要,统筹人才需求,坚持五湖四海广开进贤之路,敞开胸怀广纳八方之才,不拘一格引进各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关键在于营造拴心留人的人才发展环境,建立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让各类人才在产业和科技融合发展中站前排、挑大梁、唱主角,在“五链共建”和茂名发展中展示作为大显身手。
千工易寻,一技难求。技能人才是支撑制造业的重要力量,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不可或缺。“五链共建”涉及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机械、储能、金属冶炼等多项专业,需要大量各类技能人才。把茂名打造成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训和聚集高地,不仅是为重大项目提供技能人才的当务之急,而且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长远之策。在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的今天,自动化、智能化成为发展新风口,但并不意味着现代产业对劳动者技能要求降低。相反,不掌握专业的工作技能,就无法满足现代产业对产品质量、品种开发、生产优化、设备监测、应急处理等多方面的要求,也无法将技术更新换代成果转化为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打造企业品牌的动能。因此,劳动者技能的提升与生产技术的突破,是产业升级的两翼,缺一不可。尤其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具有重大作用。职业教育是多层次培养人才体系的不可或缺部分,对造就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为现代产业提供人才支撑至关紧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不断增加职业教育优质学位供给,使职业教育综合实力居全省前列。最近,我市又在石化、电力、通信和装备制造业首批建设5家工匠学院。全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15所,在校生5.6万人,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98%以上,尤其是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紧贴市场需求,许多学生还未走出校门,就已被企业签下就业合同。这说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一条务实路径。目前,无论是“五链共建”还是承接大湾区产能转移,都需要大量技能人才。通过校企精准对接工学结合,既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实践机会,又能为企业输送大批符合专业需求的技能人才。据许多厂家反映,本土培养的技能人才上手快,能吃苦,安心一线,是工厂的主心骨。可见,办好职业教育,不仅为青年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深造选择,而且能让更多技能人才在茂名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赛场上施展才能,在新时代的追梦路上继续向前奔跑,为产业强市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