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兴产业促就业 推进乡村振兴 创新消费供给
茂名经济社会发展“开门红”有抓手

满满人间烟火气的茂名“东江八点”夜市。本报记者邹慧摄
■记者邹慧 通讯员陈子鸣王心雨
本报讯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据国家统计局茂名调查队调查显示,去年,茂名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24元,同比增长4.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544元,同比增长4.3%,居民收入实现平稳增长,居民消费逐步回暖。今年,如何推动茂名居民持续增收提振消费,实现“开门红”?调查提出,茂名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原则,做到稳经济发展大局,坚持就业优先,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立足兴产业稳经济,筑牢居民增收基础
牢牢稳住经济基本盘,推动经济发展复苏向好,夯实增收基础。一方面,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大力度招商引资,加快石油化工产业升级改造,推进特色农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传统支柱产业。如近期化州市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在橘红花盛开季节,以花为媒,搭建化橘红产品展销、合作平台,带动当地30多万农民增收致富。另一方面,激发中小企业活力。推动“激发企业活力38条”政策落实落细,继续实施减税降费、金融扶持等各项助企措施,积极引进高精尖人才,加大企业创新科研扶持力度,以政策扶持、人才助力、创新赋能激励中小企业发展。如3月初,茂名向全球石化产业人才发出“招贤令”,最高可获500万元扶持!
坚持就业优先导向,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组织开展好“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就业服务活动,总结“直播带岗”“夜市招聘”和“送岗下乡”等新型招聘的经验,创新更多就业招聘形式,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同时,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为困难就业群体提供兜底帮扶。整合零工需求岗位资源,以镇为单位发布如水果采摘、工程建设等零工用工信息,鼓励本地区未就业群体参与灵活就业。如投资40亿元打造的欣旺达电白生产基地(欣捷安),当前二期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等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项目全部建成、完全达产后,预估可实现年产值约60亿元,创税约1.77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积极总结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一是做强特色农业产业。提高种植、保鲜、加工等技术水平,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强化物流建设,充分利用直播带货、网络销售平台拓宽农产品销路,把更多“小特产”做成“大产业”。二是推进特色乡村建设。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改造,积极推进乡村改造升级,建设“农交文旅商”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如,3月中旬,高州打响全省荔枝营销“第一枪”,花开时节不仅组织春赏花文旅+活动,还喊全国人民定制茂名荔枝。三是提升规模经济效益。整合农村土地资源,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培育农业发展龙头企业、带头人,提升村集体经济和规模经济效益,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据悉,电白沙院镇五和村养殖罗氏虾年产量约有30吨,年产值约210万元,新洲村养殖的羊每年出栏1000多头,年产值约250万元。
持续创新消费供给,全面激发消费潜能
积极创新消费供给,满足日益丰富的消费需求。继续完善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和特色街区建设,激发“夜经济”活力提升“烟火气”,打造高、中、低端消费集聚的综合性消费市场。如融合自然生态、休闲、儿童游乐、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特色文旅项目:东江八点和潘茂名纪念公园庙街。同时,充分发挥网购平台、直播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作用,为居民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消费供给。以居民消费意愿为导向,积极发展居民关注和需求的健康、养老、育幼文旅等服务产业。目前,滨海旅游度假产业集群初成规模,已建成4A级旅游景区3个,成功申报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3月中旬,“昊铂·2024茂名马拉松”赛事,不仅吸引上万名参赛跑者,而且,还持续拉动了中国第一滩滨海旅游热和打卡高州荔枝发源地,住民宿、赏荔枝花、尝荔枝蜜等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