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对校园欺凌说“不”


周平(茂南)
  青少年的人身安全是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重要议题。确保青少年的安全不仅是法律赋予他们的基本权利,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底线。一旦有人触犯法律,导致青少年的安全受到损害,甚至发生不可挽回的安全事故,必将引发强烈的社会舆论反响,并受到法律的严惩。因此,为了学生的生命安全、家庭的幸福、学校的稳定以及社会的和谐,我们必须坚决对校园欺凌说“不”。
  青少年应当勇敢而机智地对校园欺凌说“不”。作为校园欺凌的潜在受害者,他们首先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大胆而机智地予以回应。青少年必须明确认识到校园欺凌是违法行为,并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例如殴打、脚踢、掌掴等侵犯身体健康的行为,辱骂、嘲弄、起带有侮辱性的绰号等侵犯人格尊严的不道德行为,以及威胁、恐吓或故意孤立他人的社会交往行为,还有在网络上诽谤、诋毁、散布谣言等恶意损害他人形象的行为等。受害者在遭受校园欺凌时,应当勇敢地站出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一味退让和沉默只会让欺凌者更加肆无忌惮。面对力量强大的欺凌者时,受害者应寻求家长、老师等成年人的帮助,而不是选择沉默、忍让或逃避。
  家长应及时而坚定地对校园欺凌说“不”。俗话讲,“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意味着父母对孩子有深刻的了解,包括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当孩子出现异常行为时,家长必须留意,这可能是孩子遭受校园欺凌的信号,或是孩子在寻求帮助。例如,如果孩子突然不愿上学,或一提到上学就表现出恐惧和不安,又或者平时注重卫生的孩子回家时衣衫不整、身上带有伤痕,这些都可能是遭受欺凌的迹象。家长绝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了解情况,并迅速解决欺凌问题。欺凌问题的解决不能拖延,要让孩子感到父母是他们的坚强后盾,是值得信赖的避风港。良好的亲子沟通是预防校园欺凌恶化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随时准备对校园欺凌说“不”。学校在处理校园欺凌问题时,必须明确向所有学生传达零容忍的态度,一旦发现欺凌行为,必须迅速而严格地处理,绝不姑息。这种态度能在学生心中产生威慑作用。研究表明,身体较弱、来自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性格内向等群体的学生更容易成为欺凌的目标。因此学校应特别关注这些学生,组织班主任和心理辅导老师进行跟踪排查,并提供必要的帮助。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对校园内偏僻角落的巡查,以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在国家法律层面,我国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更有效地保护青少年成长。据报道,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在宁夏调研时强调,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治理,对于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严重犯罪的未成年人,一旦符合追诉条件,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我们期待国家法律的进一步完善,为青少年的安全构建一道坚不可摧的法律屏障。
  坚决对校园欺凌说“不”。我们国家有信心和决心让每个孩子都在法治的阳光下健康成长。我们要向青少年传达一个明确的信息:既不要做施暴的欺凌者,也不要做沉默的受害者。让我们共同努力,对校园欺凌说“不”!愿所有的青少年都能在温暖和快乐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