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向海而兴,海兴城兴人兴

邵留生(滨海新区)
“十年磨一剑”、“十年窗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似乎成了做成一件大事的时间表,也成为勇敢面对未来和未知的强大力量。如果以“十年”来回顾茂名滨海新区走过的路,滨海新区十年磨成的这一剑,如今已经锋芒毕露;十年的窗下苦干,如今已经功有所成;十年前种下的小树,如今也已经亭亭玉立。向海而兴,海兴,则城兴,城兴,则人兴!
南方油城是茂名曾引以为豪的别称,时过境迁,如今鲜再提及。滨海绿城,好心茂名,已经是茂名新的名片。这华丽转身的背后,是对一座城市认识的重新定位,对一座城市未来发展的慎重把脉。滨海新区也是如此,冼太故里,只是过去的辉煌,将来的名片,滨海新区的未来是什么样,需要有清晰的定位,需要在我市向海而兴战略背景下的科学定位。但是不管怎样定位,都离不开“海”这篇大文章,海兴,则城兴,城兴,则人兴。
向海而兴,海是主题。据茂名日报报道,滨海新区夯实博贺渔港基础设施,激活了渔港新动力,进一步推动了博贺渔港从渔港到渔港经济区的转变。这一转变充分凸显了向海而兴战略的实践意义,以及强大生命力。与此同时,滨海新区还通过建设海洋牧场,进一步提升了千年古港的综合竞争力。科技兴海,是向海而兴的必然选择。绵长的海岸线,是上天赐予滨海新区的一份厚礼,引人注目的是,滨海新区在打造海洋文旅时注入更多文化因子,使文与旅真正实现高效融合。在立志做大滨海文旅时,如何让滨海新区文旅有序科学推进,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滨海新区渔港经济区、海洋产业、文旅产业呈现勃勃生机,是向海而兴的生动展现。
海兴,则城兴。博贺,一个因海而渔,因渔而兴,因兴而港的滨海小镇,其顺势而为,千年前就已是港口,如今更把渔港做成广东之首、全国十大渔港之一。电城,一座有着近7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人口众多,商业发达。在向海而兴战略下,两个各具特色的小镇如何因海而兴,关系到整个向海而兴战略的进程。应该说,东华能源落地滨海新区,直接影响到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走向,或者说直接促成了一个氢能源产业园区的诞生,这也是滨海新区露出的锋芒。而一个产业园区的做大做强,这个产业园区如何向海而兴,呈现出更强的辐射力,却是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因此,当滨海新区去年已迎来第一个十年时,新一个十年的画卷其实已徐徐展开,这个新十年,需要为博贺和电城的发展注入更多可能,海洋产业与氢能源产业如何相得益彰,是实现更多可能的关键。
向海而兴,海兴则城兴,城兴则人兴。让广大普通老百姓享受到海兴城兴的红利,应该是向海而兴战略的目标之一。在积极推进向海而兴战略的同时,有关部门需要把人兴纳入向海而兴战略的范畴,实现城兴则人兴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