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2023年化州市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75.39万亩
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重要保障

不断完善农田灌溉渠。
■记者梁雪玲通讯员曾国荣董天忠
本报讯化州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市,是广东省产粮大县。曾经,化州农业“大而不强”,土地高低不平、分散零碎,“巴掌田”“鸡窝地”制约着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近年来,化州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扎实推进“短并长、小并大、坡改平”,建成了一批田成方、地成块、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宜机化的高标准农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重要保障,2023年化州市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75.39万亩。
强化要素保障,高品质绘制农田发展“蓝图”。化州市积极构建三级体系,形成“市统筹布局、农业农村局实施、镇村配合参与”的三级联动格局;科学编制出台《茂名市化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到2030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占永久基本农田比例达90%以上,期间累计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2.81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面积15.17万亩,亩均粮食产能达到870公斤;同时,加大资金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亩均投入标准从2019年1500元/亩提升至2023年的3000元/亩。此外,引进社会投资力量,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如,吸引2家合作社和1家家庭农场参与2023年中垌镇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3家经营主体参与投入社会资金10万元。
强化示范引领,高质量提升农田建设“内涵”。不断扩充深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内涵,聚焦特色产业相结合,创新融合“高标准农田+特色优势产业”建设模式,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已建高标准农田面积约39万亩,实现高效益助农增收;聚焦现代农业相结合,同步发展农耕体验、农旅结合等业态,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域实现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90%以上;聚焦科技创新相结合,加大对农田建设中防洪排涝、土壤酸化、耕地质量提升、数字农田、绿色生态农田、良田良机良艺融合等专题的科学试验和技术攻关,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强化长效管护,高密度编织农田管护“网络”。建立健全管护机制,制定完善《化州市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方案》,各镇(街道)政府为后期管护责任主体,村委会为实施主体,组织建立收益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专业管护机构、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共同参与的管护管理机制和工作体系;切实落实管护资金,按照项目年度计划中项目财政资金总额的1%计提工程后期管护经费,落实管护专项资金。近年来,该市已实施高标准农田后管护项目12个,共计提后期管护费236.87万元;严格执行管护规范,做好高标准农田项目竣工验收后项目建设主体与管护主体办理移交手续,强化对管护主体、管护人员的培训,明确管护内容、巡查重点、巡查频率、上报程序,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长久持续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