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茂名年例做出新味道

火龙巡游。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岑稳摄

快捷投稿扫码关注
“走,一起去睇年例!”农历正月起至二月底,茂名乡村沉浸在年例期的欢庆之中,亲朋好友互相探访,共同参与年例庆祝活动。人们通过宴席聚在一起,分享彼此的故事和感悟,增进亲情友谊。
在新时代背景下,宴席已不是茂名年例的精髓所在,年例活动有了更多精彩的演绎。茂名人通过演绎非遗项目、举办“村晚”、“晒”本地特产、为家乡植树添绿等方式,在继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赋予了年例活动以崭新的时代意义,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风尚的完美结合,让茂名年例展现出独特而灿烂的文化魅力。
非遗节目变年例“硬菜”
2月26日,正月十七,信宜市镇隆镇六双村迎来每年最热闹的日子,各地客人纷至沓来,他们不仅是来参加年例宴席,更是冲着年例“硬菜”花灯节而来——年例已演变为六双花灯节。
晚上7时许,六双铺头村、红旗村、谭争村、前进村、红星村、双东村6个自然村的花灯队伍挑着花灯,敲锣打鼓,舞着醒狮,陆陆续续到文化广场集结。晚上8时后,鸣炮、放烟花,巡游开始。在两条“巨龙”的带领下,各村花灯队依次前行,观者云集。巡游队伍途经6个自然村,绕一圈约10公里,耗时约3个小时。晚上11时,巡游队伍重回村文化广场集合,民众各自挑花灯回家,挂于中堂。之后进行了稻草龙舞龙表演、醒狮表演、烟花汇演等活动。
信宜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信宜六双年例游花灯民俗已有390多年历史,是粤西地区保存得最完整最原始的农耕文化形式。花灯纯手工制作,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具有原始农耕性、历史传承性和浓郁的乡土性。六双村每年制作的花灯超600盏,制件时间长达3个月。六双花灯已成为反映民情民意、传播文明新风的重要载体。2022年,六双花灯节被列入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3月5日上午,茂南区鳌头镇飞马村桥头广场同样热闹非凡,村民与游客共同见证飞马年例文化节启动。飞马武术是茂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节展示了“狮子过山”等精彩环节,吸引游客欣赏飞马武术的风采。
早上9点,广场已经聚满了村民和游客,大家翘首期待武术表演开始。只见现场有一座高约5米的“山”,由66张四方桌组成,四周装饰着枝叶和彩旗。
鼓声响起,25只“狮子”开始表演,翻飞腾跃,尽显舞狮人的武术功底。红色“狮子”登上高“山”,采青献瑞,观众欢呼不断。随后,飞马武术队展示了精彩的武术表演,观众赞叹不已。
演出结束后,游客意犹未尽,纷纷称赞。茂名市武术协会副秘书长表示,希望通过表演让更多人热爱武术,传承武术精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飞马武术广泛流传于茂南区鳌头镇飞马村,是一种实战武术。
在年例等节日喜庆活动或民间祭祀活动中,飞马武术常会呈现飞马醒狮表演,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娱生活。飞马醒狮中的“狮子过山”“金狮跳梅花桩”等技艺具有极高的传统文化艺术价值。
“村晚”为年例文化添彩
2月22日晚,高州大坡镇柏贤根村,一场丰富多彩的庆元宵晚会,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观看,村里洋溢着热闹喜庆的年例氛围。晚会节目内容丰富多样,加上激动人心的抽奖活动,让当地村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晚会现场,村民们欢聚一堂,共度佳节,展现了新时代农村文明和谐、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专业歌手们深情演唱,并向观众们送出声声祝福,赢得阵阵掌声;舞蹈演员们用优美的舞姿为大家诠释了乐舞相和,气韵生动,举手投足间尽展风采。一个个精彩节目轮番上演,让观众们大饱眼福。
为了让晚会更加丰富多彩,主办方还特意设置了抽奖环节。奖品包括电饭锅、热水壶、电磁炉、洗衣机等家电用品,深受现场观众的欢迎。晚会现场,村民们热情高涨,纷纷拿出手机、相机等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元宵活动的举办,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增进了村民之间的友谊,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村民说:“这个元宵节活动办得真好,不仅有精彩的节目,还有抽奖活动,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这么丰富的文化大餐。”
据了解,阳信高速动工令柏贤根村村民热血沸腾,在过去一年中,村民奋力助推“百千万工程”,借助修建阳信高速的大好形势,团结一致,又新建一条环村公路,让当地交通更加便捷。村民表示,新的一年,充满新的希望,期待阳信高速开通后,村民们的生活越变越好。
2月26日中午,电白区霞洞镇“雷墨坡村文化广场”响起锣鼓声,一场粤剧开演,为村民及前来做年例的宾客献上文化大餐。
为弘扬冼夫人文化,活跃村中文化气氛,该村乡贤踊跃捐资,请来粤剧团,从正月十六晚开始,连续进行多场演出,丰富该村年例期间的文化活动。
年例大巡游“晒”特产
2月29日,农历正月二十,有着古丁梯田、高山红薯等资源的高州市古丁镇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古丁墟年例盛会。各方的亲朋好友、网络主播、摄影大师等纷至沓来,一起感受、聚焦、传播这里的年例盛况。
晚上7点多,庆祝活动的压轴戏——由旗袍灯笼队、飘色队、民间火把队等组成的大巡游隆重开始。走在前头的旗袍灯笼队里,女子们挑着灯笼款款而来,温婉典雅,美丽大方。这些平常热衷于跳广场舞走旗袍秀的女子,引领全民健身娱乐运动,尽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五谷丰登旗袍灯笼队”,优雅的女子挑着装了古丁金花茶、黄沙高山红薯、古丁梯田香米等当地特产的担子,彰显当地致力于擦亮地方“名片”,深入推动“百千万工程”的决心和信心。华美的飘色、壮观的火把……让人目不暇接。此刻,古丁墟灯火璀璨,流光溢彩。一阵阵鞭炮声震耳欲聋,此起彼伏;一串串烟花呼啸着冲向夜空,缤纷绚丽。整洁繁华的古丁墟笼罩在喧闹之中,如梦如幻,美丽迷人。
从农村走出来,在古丁墟安家乐业的莫程先生,看着满眼热闹喜庆的景象,作为已经连续十多年策划古丁墟年例庆祝活动的组织者之一,略显疲倦的脸上始终荡漾着幸福满足的笑容。华娟水果店的袁女士向记者表示,将致力推销黄沙高山红薯等土特产,为乡村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夜越来越深,祝福的歌声在夜空久久回荡,与街头巷尾的鞭炮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使节日的古丁墟沉浸在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之中。
年例,为家乡种棵树
春风拂枝催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2月19日,化州市播扬镇开展“年例·我为家乡种棵树”植树活动,号召干群齐心种“喜树”,倡导群众喜事简办,树立文明新风尚,建设绿美播扬。该镇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部分镇干部、良山村干部及志愿者等80余人参与本次活动。
在植树活动现场,大家分头在划定的植树点铲土造坑、培土围堰、提水浇灌……每个环节衔接有序,配合默契。经过一上午的共同努力,200棵新栽的化橘红、龙眼、荔枝树苗在春风中摇曳,呈现出勃勃生机,一棵棵寓意幸福美满的树木错落有致,迎风挺立。
“这是我第二次参与种植活动,我觉得很有意义,不仅为家乡大地增添了一份生机,还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看到一棵棵树苗在土地中得到孕育,良山村村民李子荣开心地说。“加入镇级志愿者服务队后不仅能够为家乡奉献出一份力量,还能够为明天种下新的希望,尽管感觉有些疲惫,但是心情却无比的激动,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后多举办此类活动。”广州工商学院大学生志愿者陈辉说道。
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接下来,播扬镇将以良山村为先行引领,结合全镇绿美生态建设工作计划,主动挖掘培育乡村主体,继续积极发动各村乡贤,强化资金要素保障,扎实做好村庄绿化美化各项工作,聚力形成“播扬是我家,绿美同营造”的良好社会氛围,全面助力“百千万工程”。
茂名年例,是茂名农村的第一大节日,融交际和文娱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节日。如今,年例在传统宴席基础上还有了一道道新时代“硬菜”,展示了乡村和镇街在经济建设、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成就。正如村民所说,这些年例活动犹如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展示了乡村文化的魅力和活力,还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活动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文字整理: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