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化橘红产业向更高质效跃升


特约评论员蔡湛
  茂名日报昨日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巡礼暨化州市化橘红赏花活动,在化市平定镇大岭村盛大举行,以花为媒搭建化橘红产品展示展销、企业合作洽谈平台,全方位展现化橘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新质生产力。化州市化橘红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并授予牌匾,标志着化橘红产业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繁花似锦。在中华化橘红“第一村”化州市平定镇大岭村,漫山遍野的化橘红橘花盛开,花香弥漫,吸引八方游纷至沓来踏春赏花,参加化橘红赏花活动和媒体采风的传媒人,穿行于橘林花香之间,寻觅化橘红产业蓬勃发展兴村富民的路径,感受“土特产”给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对化橘红产业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向更高质效跃升的广阔前景充满期待。
  保持和提升品质,是化橘红产业发展的根基。化橘红闻名遐迩,在国内外享有“南方人参”“一片值一金“的声誉,品质始终是产业之本。从西晋化州开始种植化橘红到明清时期风靡全国,成为”十大广药”“广东十大药材”之一;从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化橘红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化州荣获”中国化橘红之乡“称号,到化橘红(中药文化)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化橘红源远流长,名声远播,产业根基厚实。近年来,在茂名市委市政府实施”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产业提升行动引领下,化橘红产业获得长足发展,种植面积达12万亩,从业人员10多万人,2023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成为我市一大特色产业。实现橘红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和保持化橘红优良品质,种质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种质资源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过程中形成的,其携带的各样基因,是农业生产和遗传改良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种质资源,农林作物品种改良无疑是“无米之炊”。经过一代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长期探索和农民栉风沐雨辛勤劳作,一大批优势农作物和优良品种生长在茂名这块广袤且肥沃的土地上,丰富多样的种质资源是我市农业最丰富的家底之一。以化橘红种质资源为例,其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而且在化橘红产业中发挥了繁衍发展的独特作用。大岭村种植化橘红2600多亩,该村现存百年老树3棵,村民通过圈枝、嫁接等方式,让其不断“开枝散叶”,村里许多橘红树都是其“子孙”。目前3棵古树都受到良好保护,其中一棵列入化州市重点保护古树,供医药科研人员研究和游客观赏。同时,种质资源不仅是种植生产和遗传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还是传承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保护种质资源就是保护化橘红的品质和未来。推动化橘红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抓住种质资源培育不放松,构筑化橘红产业生生不息持续发展的可靠根基。
  发展化橘红精细加工和衍生产业,延伸化橘红产业链,是提升化橘红产业效益,让化橘红成为在家门口增收致富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发财树”“幸福果”。首先,发挥化橘医药资源优势,向产业链高端挺进。化橘红既是一种著名的南药,也是宝贵的医药原料,可以从中提炼萃取多种珍贵物质用于制药。目前生物医药成为新产业的风口,中医药制品受到越来越多人认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化橘红为原料制作化橘红精油、红珠胶囊等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为化橘红的精深加工提升价值开拓了新路径。因此,以“产学研”一体化为平台,加大科研投入,争取新的突破,应成为化橘红产业提升质效的重头戏。其次,发展化橘红综合利用。化橘红一身是宝,不仅可以制作原果、切片,化橘红膏、化橘红酒等,还能加工成挂饰、果脯、饮料等,产品种类达几十种。大岭村一位回乡创业青年采摘满山盛放的橘红花,烘干后用于制作花茶,通过电商销售,增加了收入。由此可见,拓宽思路和视野,化橘红综合利用路子就会越来越宽广,推动价值链向更高能级延伸。第三,做大化橘红特色旅游。今年新春,我市乡村游火爆出圈,展示了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对蕴含诗和远方意境的文旅业发展前景。作为既有历史文化根基又拥有良好医药口碑的化橘红,是发展乡村游生态游的亮丽名片,春赏花、夏摘果、秋收藏、冬养生富有特色和吸引力。应当整合资源,打造品牌,讲好化橘红故事,丰富旅游内涵,使游客全程真切感受非遗魅力,让化橘红品牌融入大众生活,为化橘红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