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欢天喜地过大年
——回乡过年撷趣
■毛勇强
“有钱无钱回家过年”“回家成为唯一的思念”“一年风风雨雨,只为一朝回家”,这些唯美的句子,富含哲理,内涵深刻,充分反映了国人的心声。因此,每年我都乐此不疲,长途跋涉,携妻带儿回乡过年,共享天伦之乐,享受浓浓的“年味”,真是心花怒放,异常兴奋,乐也融融。现采撷几朵小浪花,与大家分享。
串门
我家就住镇上,在春节期间,我们这班同学、发小,还是十分乐意串门,这也成了一个“保留节目”。每到一位同学或朋友家,主人全家老少都格外高兴,捧出糖果、饼干、瓜子,拿出平时舍不得喝的靓茶,热情款待。大家欢聚一堂,畅所欲言,谈一年来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作所为,气氛十分热烈。
此外,每到朋友、同学家,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节目:吃煮羹籺(类似饺子,但比饺子大)、灰水籺、白包籺(粽子的一种)。尽管大家肚里的油水都已很充足,但每人都会吃几个煮羹籺或吃一两条灰水籺(或白包籺)。待到准备告辞时,主人还不忘为每位客人准备一袋籺带走。这是一个传统习俗,客人道谢之后,也就笑纳了。
除夕
除夕,是人们高兴、激动而又忙碌的一天。下午三点钟左右,母亲便杀鸡煮熟,然后备好香烛、纸钱、炮仗和米酒等,装进竹篮子,到附近农村的庙拜神,这是她每年的“必修课”。拜神回来,时间尚早,母亲有条不紊、慢条斯理地开始做团年饭。尽管我们反复叮嘱母亲不要做太多菜,但她执意不肯,坚持做到自认为最好,菜式丰富,摆满一桌,甚至层层叠叠。
有意思的是,在孩提时代乃至成家之前,在吃团年饭时,都是父母给我们“压岁钱”,还不忘说上一句,又长一岁了,要听大人和老师的话。事过境迁之后,角色也转换了。我的父母都是职工,已退休多年,每月都有退休金,日子过得还是滋润的。但是,我们做儿女的都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都会在饭前悄悄准备好红包,在团年饭气氛达到高潮时,给老人一个“利是”。当然,我们也不忘说上一句:“祝父母身体健康。”这时,他们喜笑颜开,共享天伦之乐的激情油然而生。
为了不辜负母亲的一片苦心,团年饭之后,我们不急于“解散”,而是围坐在一起聊天,这是母亲最开心的时刻。她虽然不多讲话,但从她的微笑、脸上洋溢着的表情,可以看得出她特别开心。可以说,我们这些做儿孙的,也不辜负父辈们的期望,个个都工作出色,大家从四面八方赶回来,围坐在一起吃团年饭,边吃边谈工作,谈人生等等,作为父母的怎能不高兴!
除夕,是内涵丰富,活动多姿多彩而又温馨、浪漫、充满激情的不眠之夜。团年饭之后,体育爱好者们自发组织篮球、乒乓球比赛,我们各取所需。附近的农村还会组织武术表演,木偶戏、放电影或者游神、游灯等活动,真是节目丰富多彩。不过,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是守岁。这些年来,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之后,我们镇上的居民都时兴守岁。吃了团年饭之后,人们边活动边守岁。我家是一个大家庭,有的看中央电视台的春晚,有的打扑克,有的卡拉0K,一直疯狂玩到近零点,才准备燃放烟花爆竹,待收音机的零点报时一响,各家各户几乎同时燃放爆竹。顿时,爆竹声震天动地,火光冲天,将大地照得如同白天一般,这令人寄予美好愿望又充满激情的景象持续几十分钟。
紧接着,附近农村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断断续续到天亮。“爆竹声中一岁除”,只有回乡过年,你才有可能领略到这种传统而又浓烈的氛围。
贴春联
团年饭之后,还有一项重要工作要做——贴春联。过去,父老乡亲习惯在大年初一早上贴春联。但是,因为除夕大家往往很深夜才睡觉,第二天一大早要起床贴春联,实在不够科学。所以,近年来大家都改在团年饭之后贴春联。有意思的是,贴春联也体现了父老乡亲与时俱进的观念。早些年,贴的都是“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等,“千门一面”,没有新意。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父老乡亲对贴春联这件事格外重视,有文化的自撰自写,或者到街上的摊档挑来挑去,文化不高的,则请人做参谋,有的人家甚至到县城选购。我的书法水平虽然不高,但是,每年都有邻居、同学、朋友请我挥春,难得大家信任,我也很乐意效劳。镇上有一户人家,托改革开放的福,放手做生意,成了先富裕起来的殷实之家,而且儿孙们很争气,有的考上大学,有的考上中专。毕业后,一个个进入公务员队伍,成为令人羡慕的人家。于是,我给他写了“改革开放写春秋,一代风流抒壮志”的对联,横批“前程似锦”,他高兴得不得了。
儿时的一位伙伴,当上了理发师傅,我为他写了“新事业从头做起;旧现象一手推平”的对联,横批“容光焕发”,他连声说好,还热情邀请我到他的“美发室”喝靓茶。仿佛一瞬间,当你漫步街头时,家家户户的门口都贴上了春联,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看着“龙迎五福家家乐;燕舞三春处处歌”“九域龙腾开盛世;千家福至庆新春”等对仗工整、充满美好向往和激情的对联,人们感觉到春天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
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是最令人兴奋、激动、热闹的一天。人们睡懒觉起床之后,各家各户统一行动:家里人分工合作,有的放鞭炮,有的备办新年饭。从容地吃完饭之后,不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尽情地玩乐。大人们有的相约观看文体节目,有的约人饮茶聊天,有的约人下棋、打牌等等,小孩子们则穿上新衣服、新鞋,约上小伙伴三五成群到处逛,或者用“压岁钱”购买炮仗、零食,欢天喜地做自己喜欢、平时又因为学习而受到限制的事情。
我是一个体育爱好者,不是被人邀请担任篮球裁判,就是约球友打乒乓球,三五个球友对打一轮,虽然时值初春,但依然大汗淋漓,好不惬意。期间,附近农村的醒狮队陆续前来贺岁,这也是一项很有意思的传统活动:醒狮队的队员统一服装,扛上一面大鼓,一名队员专司敲锣,一名队员举着狮子,先是在各街道游行一圈,并给家家户户发柬。待游行完后,再依次到各家各户门前敲锣打鼓,醒狮起舞,以及表演武术,居民和赶集的群众都会兴致勃勃地围观,不时发出阵阵喝彩声或者雷鸣般的掌声。
醒狮队最后一个节目是:两名队员齐心协力,想方设法摘取主人预先准备好,而且悬挂在高处的“利是”,这是高难度的表演,也是最有意思的一刻。随着有节奏的锣鼓声,两名队员边舞狮、边密切配合,几经努力,最终拿到了红包。这时,锣鼓声、鞭炮声交织在一起,使节日气氛达到高潮。
回乡过年,父母高兴,自己愉快,亲朋欢聚,回味无穷,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