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罗非鱼养殖水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市委、市政府围绕荔枝、龙眼、化橘红、三华李、沉香、罗非鱼等独具特色和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持续推动“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全产业链提质升级,把发展产业作为“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随着我市罗非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水体环境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水质劣化已成为制约罗非鱼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我市罗非鱼的品牌和养殖效益,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
  因此,市人大代表李海林建议:
  一、摸清底子,加强监测。农业农村部门对全市罗非鱼养殖水质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掌握水质达标、基本达标和不达标的情况,掌握养殖基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情况,建立工作台帐,加强动态监测,分析水质质量下降的原因,坚持问题导向,提出有针对性解决问题的措施。各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罗非鱼疫病监测及预警分析工作,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对出现疫病的养殖场及时采取指导措施,保障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政策扶持,形成合力。提高罗非鱼养殖水质工作,需要政府主导、部门合力、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农业农村部门有必要对罗非鱼养殖基地水利建设进行驻镇帮镇扶村资金上的安排;水务部门有必要将罗非鱼养殖基地农业用水纳入水利建设规划内容;生态部门有必要将对罗非鱼基地存在污染风险的村庄优先安排农村污水治理建设项目。镇(街道)党委和政府应积极动员村组集体经济组织自筹资金、群众筹资筹劳的方式建设鱼塘水利设施,督促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主体投入资金完善设施建设和履行保护水质的责任。
  三、示范引领,抓点带面。通过罗非鱼养殖企业、水产高校、科研所等专家开展合作,研究和推广茂名市罗非鱼养殖水质管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并应用该养殖水质管理方案在罗非鱼主养区,利用实践科研成果推广一批示范点,改善各个示范点的水质,提高示范点的养殖池塘生产力。继续开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行动”“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行动”“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行动”“水产种业质量提升行动”五大行动,持续修复水产养殖生态环境,推广罗非鱼健康养殖示范,创建罗非鱼示范健康养殖场。同时开展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示范项目建设,对池塘养殖生产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完善相关尾水处理设施,开展内陆养殖池塘尾水治理,加强养殖水质管理。通过我市现有罗非鱼省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到全市罗非鱼主产区,促进罗非鱼养殖水质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培训,现场指导。要依托农业科技特派员机制,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村组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和罗非鱼经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负责人进行罗非鱼养殖技术培训。积极组织专家和水产养殖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养殖水质管理技术指导和培训,推广示范养殖水质管理技术,现场解决养殖户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保证产品品质。
  五、强化责任,层层落实。各级政府要把提高罗非鱼养殖水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作为乡村振兴一件大事实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压实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进一步完善监督体系,充实监测力量,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定期监测制度,充分发挥监督检查的作用,对出现水质恶化现象的养殖场要及时进行指导和督促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养殖场要依法进行处理。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分清轻重缓急,建立工作清单,落实项目资金,明确责任和时效,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图/文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丘立贺 黄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