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市那务镇:以小“薯皇”写就富农“大文章”


那务镇人大到六村村“薯皇”合作社基地实地走访。

  近日,尽管冬寒水凉,但那务镇六村村的田间地头却热闹非凡,村民们正在忙着收红薯,犁的犁,拾的拾,装箱的装箱,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化州市那务镇人大代表,六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甫笑着说,“乘着化州‘百千万工程’的快车,‘薯皇’不愁销。”

  偶然灵机一闪小“薯皇”变金钥匙
  “薯皇”是六村村的特色产业品种,由六村村民代代相传,不断培育改良而成。因六村村得天独厚的沙质土壤和良好的气候,形成“薯皇”初尝粉糯而后香甜的口感,更因其种植基地土壤富含硒和锗元素而闻名。
  “林代表,我们家现在非常困难,你看看有什么办法?如果符合条件可以申请低保吗?”
  “林代表,我老父亲行动不便,我要在家照顾他,无法外出打工,家庭收入不保证,该怎么办?”
  “林代表,我也不想小孩成为留守儿童,但放下砖养不了娃,搬起砖又抱不了娃,太难了。”
  ……
  面对村民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困难,林甫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某天早上,当看到自家餐桌上已煮熟的“薯皇”番薯,他灵机一动,这小小的“薯皇”番薯不就是一条解决群众困难的钥匙吗?林甫决定带领村民在这小小的“薯皇”番薯上书写富农“大文章”。

  带动广泛种植小“薯皇”成产业标杆
  有了这个想法,林甫马上组织人大代表进村入户走访群众,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然后整理、汇总形成初步建议,向镇人大主席团报告,由镇人大主席团向镇党委汇报。
  在那务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林甫组织成立了化州市六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和六村“两委”干部以“薯皇”合作社基地作为示范基地,以“合作社+农户”模式,因地制宜挖掘村庄资源禀赋,农户将土地交给合作社,由合作社聘用专业人员,统一承包土地,打造一村一品,并带动推广周边群众广泛种植,目前,“薯皇”已成为六村村的产业标杆。

  打造特色品牌小“薯皇”成典型选树培育对象
  根据化州市“百千万工程”典型选树培育工作安排,那务镇人大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采取实地走访、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六村村情展开调研。化州市人大代表、那务镇党委书记陈志明带队深入六村“薯皇”种植基地及周边调研,通过实地掌握情况、总结经验、找准存在问题、明确了下一步工作思路,决定通过提质增效农村电商,持续加大电商直播、网络营销等方面的培训力度,打造特色品牌,进驻电商平台,搭建“土特产”销售平台,推动六村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陈志明指出,要继续发展壮大产业规模,打响六村番薯品牌。镇政府各部门要齐发力,补短板,强弱项,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外出乡贤沟通对接,谋划多元化产业发展,推进项目落地,为“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提质增效。

  盘活资源优势小“薯皇”成就“大产业”
  六村村农产品具多样性,如化橘红、黄金菠萝、释咖、红宝石青柚等,目前也正按“薯皇”产业模式着力打造。那务镇人大代表、镇人大主席李亚杰表示,将积极探索新业态,推动第一、二、三产业发展。通过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智囊团”“招商大使”作用,积极联系杰出乡贤,鼓励乡贤回乡创业。探索家庭农场、休闲观光、农业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化橘红药用研究等新模式,着力把六村村打造成以健康为核心,将健康、养生、科研、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的示范村。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目前,六村村通过盘活本村资源优势,种植了番薯1300多亩、化橘红1000多亩,形成了六村“薯皇”等特色品牌。通过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等措施,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和村民收入增加。同时,还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合作社、村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方式,积极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收入超32万元,在增加村民收入来源的同时,还大大提升了该村经济整体实力。
  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番薯田,一位种植户感慨:“现在家里的闲置地都种上了番薯,每年产量都不错,都能卖个好价钱,我们农户收入增多了,生活也好起来了。”
  那务镇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六村村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强基础、补短板、抓创新、促发展上持续发力,通过一业兴带动百业兴,一村旺带动百村旺,全面推动那务镇高质量发展。
  (黄月华罗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