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灶忙


■何小雯
  年关,灶忙。平日里要不一潭死水,要不敷衍将就的土灶,只有到了年关,才会改头换面,以最忙碌的身影,迎接喜庆热闹的新年。
  乡下的土灶是个大家伙,像厨房里的定海神针,有它在,大伙安心,哪怕一年到头,它的使用率不高,可就算是用一次呢,也有着不可取代的江湖地位。除了它,那些斯斯文文,小家碧玉式的煤气灶,是撑不起过年时候的团圆热闹的。年关到来之前,土灶有点冷清,那口八印菜锅像是摆设,留守儿童老人居多的乡村,平日里,大多人家是用不上这大菜锅的,最多就是用旁边的两口大圆锅煮一些热水。土灶也不沮丧,它不惧岁月长,不畏灰尘盖,因为它知道,属于它的盛宴还没开始,而那一天,总会到来。
  年关,姗姗而来,深情一声呼,唤醒了沉睡的土灶,它睁开睡得惺忪的双眼,做了几下拉伸运动,做好大干一场的准备。而留在家里的人们,会在亲人归来之前,给土灶洗头洗澡,里里外外洗个彻底,让土灶焕然一新。作为土灶的最佳搭档——柴薪,也一早被人们准备妥当,小段大段,被码得整整齐齐的,叠放在屋檐下的角落里,还有灶堂前的角落,也被朽了的竹子、树枝、落叶,塞得满满当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主人们鼓起劲儿,吹响过年的哨子,撸起袖子加油干。
  年糕一向是土灶优先考虑的对象。年糕,又叫粘糕,寓意年年高升,家人团圆,财富繁荣等,是人们所备年货里的宠儿。年糕身大体重,一般的锅都兜不住它,须得是土灶、八印大锅合力,才能降得住它。黏黏稠稠的年糕浆装在抹了油的大盆,端坐在锅里,土灶生起明火,木柴越烧越旺,大火持续烧好几个小时,整个厨房因为土灶的心急与热情,被蒸雾包围着,像人们心底的火急火燎。
  土灶忙,土灶急。年一天天大踏步靠近,土灶还有数不清的年货没做呢。做籺吧,家乡的味道,少不了籺。多少游子,梦里魂里,牵挂的都是一个地道的家乡风味。年近了,人多了,籺做起来也快了,可土灶还是觉得慢,它已经把锅里的水烧开一遍又一遍,一锅又一锅了,烧掉的柴薪一茬又一茬,一捆又一捆。人们在土灶急不可耐的催促下,边做籺边下锅。籺有好几种:寿桃籺、生菜包、艾籺、水煮籺。除了水煮籺,别的籺都是做好后放进多层的大蒸笼,置于八印大锅上面猛火蒸。这个时候的土灶是最欢快的,胸膛的烈火跳着热情的舞蹈,将一笼又一笼饱满、美味的籺送出炉,慰藉众人的思乡情。
  到了除夕,土灶更是忙到恨不得变出几个分身来。天还没亮透,人们就得忙活起来,杀鸡宰鹅,将它们收拾干净,整只放到大锅里清煮,煮得漂漂亮亮的,黄黄灿灿的,往拜神的桌子上一放,也显得特别抢眼。如果土灶有千里眼,看到那一幕的话,应该也会自豪得意,出自它手的作品,就没有不优秀的。除夕的晚饭也是相当依赖土灶的,家里人大多在除夕前赶回来了,老老小小一家子,人少的家庭有人口近十个,多的有数十。这个数量,不是秀气的煤气灶伺候得来的,须得是土灶才妥当。大盆大盆的肉倒进锅,满篮满篮的菜加进锅,土灶猛吐火,人们覆手翻铲,来回翻炒,土灶的胸膛一直燃着烈火,厨房里烟雾缭绕,蒸汽弥漫,是柴火的熏,是菜肴的香,是土灶扬眉吐的气。
  心急、懂吃的馋猫会守在土灶旁,霸占添柴烧火的位置,怀着期盼而焦灼的心情,拼命按捺着性子等待着。每逢一道菜出炉,馋猫的爪就快速出动,不怕烫,不怕油,不怕羞,抓一爪便塞进嘴,跳着脚舞着手哈着气,舍不得吐,硬是嚼一嚼,囫囵吞了去。然后心满意足地替舌头肠胃代言,好吃!还是家里这灶炒菜有镬气,够味道!这个时候的土灶,尾巴都要飞天上去了,心里得意洋洋的,丝毫疲倦乏累的感觉都没有了。
  灶忙,是年关,是团圆,是喜庆,是幸福,是人间烟火,是人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