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应从中小学生抓起


王平生(电白)
  据茂名日报社全媒体报道,我市近年来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展保护环境体验式实践活动,各中小学校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同学们上环保课,让学生与环保“零距离”,将绿色低碳的“种子”深植中小学生的心田。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绿色发展,实现中国的绿色崛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持续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树牢生态文明理念,培养绿色低碳、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是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当前,深化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要进一步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根于孩子心中,将绿色的种子种进下一代的心田。
  在学思结合中,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深化生态文明教育,要立足青少年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依托,既围绕森林、河湖、土地、湿地、粮食等自然资源开展自然教育,又立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理念以及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开展人文教育。在向青少年普及生态文明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其生态文明意识。传承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也是我们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思想宝库。比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等,都能给人深刻启迪。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把握中华文明“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智慧,增强取之有节、用之有度、克己尚俭的意识,深刻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为我们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绝佳的教材。要用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向广大青少年讲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精彩故事,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内化于心。
  在知行合一教育中,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深化生态文明教育,要让学生在行中学、行中悟,既要懂道理,又要做道理的实践者,用双手为祖国播种绿色,增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当前,应以建设绿色学校为主线,组织开展环保创意设计比赛、绿色科技类竞赛、低碳环保小能手评比、垃圾分类实践、塑料污染防治科普等绿色实践活动,积极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生态文化。通过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教育,推动生态文明理念入眼入耳、入脑入心,教育青少年从小事做起,养成绿色、环保、低碳、适度、健康的行为习惯和消费方式。同时,创新发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打造生态主题研学品牌和精品研学路线,创新利用各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基地、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等场所资源,开展课外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绿色主题调研活动,进行“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式”“情景式”教育,引导学生深刻感受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不断提升生态文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