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助力爱国主义教育

王平生(电白)
据茂名日报全媒体报道,近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报告称,全市共有不可移动红色革命文物36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5处。现有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等烈士纪念设施710处,全市烈士总数1894人。化州是粤西地区唯一一个广东省一类革命老区县,茂名地区革命英雄为捍卫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
红色文化资源是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进程中留下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精神印记,承载党的光辉历史,彰显党的性质宗旨,见证党的初心使命,凝聚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我市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茂名地区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艰难困苦和丰功伟绩。用好上述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师生参观上述系列遗址、革命纪念馆等,介绍革命文化内容等,教育激励感染师生敬仰革命先烈精神,在青少年心中广撒深播爱国“红色种子”,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必能更好引导他们明确前行方向,收获精神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将红色基因文化资源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最鲜活生动的教科书。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活化石”,不仅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生动活泼的案例和真实可靠的素材,也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和多类型的教育环境。在我市内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红色遗址,一张张斑驳的照片、一册册珍贵的书籍、一件件镌刻历史印记的遗物、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无声地诉说着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带我们回顾党的历史,向我们传递精神力量。通过对这些图片、实物、录音、视频的详细解读,可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红色资源“活”起来、红色记忆“醒”过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以红色资源为依托,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从党的百年历程中把握历史规律,学出理论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以生动鲜活的红色教材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用好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吸取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中传承下去,必将凝聚起强国建设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