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动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

文明新风沐城乡 以文化人润民心


茂南区河东街道青年读书交流活动。本报记者丘立贺摄

本报记者杨珮珮
  漫步茂名城区,大街小巷日益洁净、社区院落和睦温馨、公园广场笑语连连……一幅幅文明画卷映入眼帘。走进乡野村舍,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规民约出新出彩、邻里之间热情融洽……一个个文明新村生动有爱。随着我市持续推动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城乡外在美与内在美有机融合的步伐越走越坚定。此刻,更靓丽的家园环境、更丰富的文化活动、更浓郁的文明风尚,正让人们的生活越过越惬意,越来越安心。
  惠民生
文明建设让幸福加码
  近一年来,我市延伸文明城市创建,实行全域创建、全域提升,着力破解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不平衡难题。茂名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各镇村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形成市、县、镇、村“四级联创”格局,不断缩小城乡文明创建差距。同时,我市进一步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着力完善村镇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公共秩序、公益广告等为重点,村镇颜值不断“刷新”。如今,鲜花绿植簇拥着村居院落,与不远处的山间溪流交相辉映,这样的场景在我市许多乡村随处可见。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在农村。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打造出油城墟、疍家墟、沙垌香街、窦州墟、高凉墟、杨梅墟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墟。各地结合本土特色,在示范墟率先打造出一批有品位、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文化空间,并在集中活动日开展文艺展演、理论宣讲、为民办实事等多类型志愿服务,活跃墟街文化,服务农村群众,有效促进了城乡文明实践与产业振兴融合发展。
  真正的文明惠及民生、触及民心。为增强特殊困难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接下来,我市将充分发挥“社工双百工程”服务基层的作用。在县级层面,推动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供养服务设施建设,持续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工程,不断强化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照护能力,夯实兜底保障基础。在乡镇层面,积极推动设立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协调指导等功能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增加城乡社区嵌入式、综合性、多功能、普惠性优质养老服务供给。在村级层面,持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建设,努力满足老年人就近就便的养老服务需求。
  强阵地
文明实践“走心”又“走新”
  在电白区林头镇大群村,村民们惬意地围坐在家门口拉家常,孩子们在不远处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上嬉戏玩闹,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该村把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文明的重要内容,宣传孝善美德,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积极引导群众摒弃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陋习,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明力量。
  为强化阵地建设,我市高度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制定印发《茂名市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等文件,实施创文“十大提升”工程(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提升工程),部署推动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覆盖。
  目前,我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899个共2018个,实现区(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覆盖,覆盖率100%。开展文化文艺、科学普及、法律服务、技能培训等普惠性志愿服务项目,举办“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文明餐桌、公勺公筷、健康知识等主题活动,组织“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书香家庭”“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等创建活动,打造“四点半课堂”“弯腰一秒拾起文明”“舞蹈轻骑兵走基层”“美荔党员”“乡村婆孙乐”“‘河’我一起,保护鉴江母亲河”等志愿服务品牌……我市立足各阵地推进有温度的文明实践,不断丰富城乡精神文明的色彩与内涵。
  重涵养
书香飘进千家万户
  走进我市图书馆和各大书店,记者常常看到,广大市民置身于书卷当中,浸润翰墨之气,尽享图书之美、阅读之乐。市民们捧书在手,或坐在沙发上、或站在书架旁,沉醉于阅读的一方天地中。对于读书爱好者而言,“眼睛看不到的地方,读书可以;脚步不能丈量的地方,读书可以;身体无法抵达的地方,读书可以。”
  去年盛夏,2023南国书香节茂名分会场于8月18日至8月22日拉开帷幕。我市精心为市民呈现更多更好的阅读活动,并邀请了马伯庸、沈石溪、谢乐军、陈诗哥、苏好等知名作家、文化名人和学者,
活动期间现场开展系列主题讲座、名家对谈、读书分享、新书首发、图书签售等,与广大读者共赴阅读盛宴。
  浓郁书香不仅飘向城市深处,也飘进乡村百姓家。2023国书香节期间,我市以“书香润乡村,阅读促振兴”为主题,我市设置乡村分会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家书屋等农村基层文化阵地,组织文化对谈、阅读推广、朗诵表演等活动,通过直播、录播等形式供广大读者观看。为进一步打造乡村振兴的“文化粮仓”,各地还开展流动售书,将集物流运输、宣传服务和图书展销功能的“书香号”乡镇流动书香车开进乡村。
  记者还了解到,随着冼太故里景区好心书吧、双合村好心书吧(粤书吧)等一个个小书吧的投入使用,不仅满足了广大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社会营造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目前,乡村振兴战略和“书香茂名”建设正在深入推进,一座座内涵与“颜值”兼具、乡土气息浓郁、迸发时代活力的书院和“好心书吧”等公共文化空间应运而生,成为“高颜值”的乡村文化地标,丰富着当地村民文化生活,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