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馆镇多措并举加速绿美生态建设
擘画青山绿水崭新蓝图

■记者王霞通讯员曾小清 李承谦
本报讯 茂南区公馆镇锐意奋发,砥砺前行,坚持以“党建引领”为主抓手,全力做实“绿美生态”文章,为“百千万工程”注入“绿色”动能。
强化组织引领,筑牢“绿美生态”战斗堡垒
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鲜明导向。明确镇、村二级书记主体职责任务,把乡村绿美工作纳入书记抓基层党建的评选考核重要内容。以党建撬动社会生态资源,实现绿美工作的“单打独斗”变为“联合作战”。蒲炉塘村党支部依托“粤治美”平台,组织党员干部齐出动,向村民群众推行积分制、清单制,全力打造“绿美”乡村示范点。在流利山村开展人居环境“走、看、评、督、改”活动,评出流利山村卫生示范户(美丽庭院)30户,刷新流利山村杂草丛生到花丛锦簇的“绿美”新颜;以党建庭院为契机发展艾草种植业,以“党员+返贫监测户”结对帮扶的形式,鼓励返贫监测户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种植艾草,目前种植艾草绿化面积将近5亩。
立足实际成效,促进“绿美生态”建设提质增效
镇委锚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总目标,建立健全联系基层服务群众机制,调动党员的带动作用,通过党员联系户,责任党员挨家挨户上门做好“绿美广东”宣传工作,积极争取群众对“绿美生态”相关工作的支持。十万七村党支部为改善村居环境,打造干净、整洁、卫生的美丽村庄,进一步拓宽绿化覆盖面,召集党员、群众代表共同开展以“道路绿化带改造”为议题的协商议事会活动。会前,就议题选址及所涉及的农田农户等问题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和座谈调研,进一步摸清了群众需求,了解了实际情况。会上,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最终达成以下共识:一是提前和相关农户做好沟通协商,避免造成群众不必要的损失;二是结合群众意见和环境美观需要种植合适的绿植;三是吸取以往路田分界工程的实施经验,对主干道绿化做好定期维护,确保绿化可观赏性和持久性。目前,改造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中,树木栽种等已初步完成,并将逐步在全村范围内进行绿化改造,让更多的村民享受到美如画的乡村生活。
聚焦增绿护绿,保证“绿美生态”惠民见效
“绿美公馆建设,要以挖掘公馆镇特色的思维施策,公馆的人文历史背后,有丰富的古树资源和中医文化底蕴,具有建设绿美公馆的较好条件。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红色、古树等资源,与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高质量结合,以‘适地适树,长短结合’引领营造更多绿化典型村,做到要生态更要惠民。”镇党委书记罗汝章表示。2023年春季,公馆镇党委组织号召党员干部、群众分别在白沙河北马塘-化牛路段和新田坡下村开展植树活动,种植凤凰木、火焰树和串钱柳等树种共420棵,积极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扎实推进水岸绿化、道路绿化、城乡绿化,贡献公馆力量。河之口村委会旧址大院内,有一棵苍老蓊郁的百年香樟树。去年3月党员干部在巡查古树名木时,发现这棵古樟树生长有异常情况,枝干上多了很多枯枝,树皮滋生很多白蚁,河之口村党支部迅速联系上级部门,及时采取保护和救治措施,联系专业人员以从树上到树下,从冠内到冠外的顺序进行精心修剪枯枝,并将修剪的创口处做好漆封处理,防止细菌和真菌侵入伤口。同时做好树干防腐、打营养针、施肥修剪、树洞修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现在,这棵香樟树已经重新焕发生机,郁郁葱葱。目前,公馆镇统计林地面积约41104.9亩,拥有21棵榕树、2棵樟树,均为三级保护等级;全镇216条自然村积极开展“四小园”建设工作,共建有“四小园”943个,其中小果园172个,小菜园655个,小花园65个,小公园51个。
接下来,公馆镇将继续建立健全“绿美”机制,扎紧“绿美生态保护”的笼子。广大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引导群众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带动百姓自觉守护家园,筑牢绿美意识。坚持内外合力、刚柔并济、共同努力,创造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村更美的“绿美”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