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优势集聚
中国智能汽车“链”接世界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记者王文博)《经济参考报》12月1日刊发文章《产业优势集聚
中国智能汽车“链”接世界》。文章称,超级快充的麒麟电池、千余公里外能实现远程操控的智能驾驶舱、全球首款全铝车身皮卡……在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上,智能汽车链展区成为热门展区之一,不少新技术、新产品闪亮登场。
这些优势也使中国成为了全球汽车产业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14年稳居世界第一;今年前10个月,中国汽车出口392.2万辆,同比增长59.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99.5万辆,同比增长99.1%,将近100%。
产销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实力。对于产业的发展,上下游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也都是大市场。以电池材料为例,面对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全球负极材料市场出货量从2010年的3万吨增加至2022年的156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近40%,其中90%以上的供应来自中国。
巨大的市场需求为企业提供了机遇。在链博会现场,杉杉展示了锂电池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两大核心优势主业。服装业务起家的杉杉,1999年转型进入锂电池材料领域。“杉杉这么多年发展壮大,离不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驹说,杉杉已经完成国内70万吨人造石墨产能布局,并规划芬兰10万吨一体化工厂,全球化产能规模优势持续领先。
不仅中国公司分享了市场红利,跨国公司也在积极布局。目前,博世在中国共有34家生产基地、26个技术中心、将近6万人的员工,由本土团队打造的博世中国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将于今年第四季度投入量产。全球矿业企业力拓集团每年向中国发运铁矿石约2.5亿吨。
也正是这些企业的发展汇聚成了中国汽车领域强大的产业链供应链,并让中国成为全球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特斯拉在中国的发展便是例证。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的全球出口中心。2022年,特斯拉全球总交付超131万辆,其中超71万辆来自上海超级工厂。2023年,上海超级工厂年产能已经提升到95万辆以上。
打造稳定可靠竞争力强的汽车产业链体系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智能化时代的汽车工业发展,已不再局限于单线的技术革新,而是集合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跨界技术融合创新。”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表示,吉利愿意与全球的合作伙伴共建共促共享,共同构建有韧性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