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院子


■黄信波
  在外面大部分人都喜欢有个大阳台,无非就是可以看见更多的景色,有更多活动空间。现代的房子不缺阳台,能像我们老家的旧房子,独享一个院子的却不多见。
  我的家乡属粤西,房子都有个院子,就是把门口或左右侧的空地平整后铺上水泥,加个围墙,有的用竹木扎着种上瓜果、花草,蔬菜又是一道风景。个别退休老人,自己动手打造的假山盆景,种上几棵异花奇树,却也有模有样。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能怡情养性。
  在粤西,院子的用途非常广泛。不仅可以晾晒衣物、粮食,也是夏季乘凉、平时休息的地方,还是孩子们玩耍、学习的场所。
  家乡的院子,不如豪华园林那么引人注目,依然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妇女们在院子里做家务,男人在抽着水烟,喝茶。孩子们踢毽子、跳绳、捉迷藏……这些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平淡而真实的生活。最记得就是小时候,夏夜,你可以看到老人们摇着大葵扇在院子里乘凉,我们最喜欢听着二叔公讲《三国演义》的故事。二叔公的声音,是那种土白话有客家口音,他平常就喜欢看书下象棋,能背好多段三国的故事,我们听得如痴如醉,小狗安静地趴在地上,耳朵不时地动一下,远处,空中飞舞的萤火虫,似乎也被吸引了过来,仿佛也在聆听故事。我们瞪大了眼睛,好奇地听着神仙一样存在的诸葛亮故事,时而惊呼,时而欢笑,仿佛自己也成了故事的一部分,穿越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大家纷纷表达自己的感想,多么希望读书长大后,能成为诸葛亮一样摇着羽扇论天下事的人物。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我们感受到了故事的魅力,也感受到了世间情感纽带。而二叔公则微眯着眼睛看着我们,摸摸我们的头,仿佛也感受到了这份温馨和期盼。
  院子不仅是一个生活空间,也可以感受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小时候就是在院子里学会自行车的,我那时小还够不着跨过车杠,爸爸扶着车,而我还得侧身踩三角弧,只是尝试迈出的第一步。突然,自行车失去了平衡,我摔倒在地。百多斤的自行车,瘦小的身子根本扶不起来,疼痛和挫败感让我有些气馁。然而,爸爸鼓励我站起来,继续尝试。爸爸在他二十八寸的自行车尾扎上一根柴枪,车倾斜不会倒在地上,我忍着疼痛,重新骑上自行车,一次又一次地鼓足勇气,尝试着向前骑。
  “要稳住重心,脚蹬要轮流踩,别急,一步一步来。”“最关键眼要看远方,不要看车轮。”爸爸耐心地指导我。我紧张地握住车把,小心翼翼地踩动踏板。就这样,院子里陪我度过了许多个煎熬的日子。摔倒灰心过,但每一次,爸爸都叮嘱跌倒不要放弃。最终,在无数次的尝试后,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也明白了坚持和勇气的意义。爸爸的教诲,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每当我在外遇到困难时,就会想起院子里爸爸教我学自行车的事,一直激励着我前行。
  院子还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和乡土气息,大家可以在这里聚餐、聊天、唱歌,享受美好时光的场所。礼仪上,总是院子寒暄一番,吃饭时到客厅,一些私密的家事就到客厅聊。此外,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家什,也会留在院子。每逢主家大办酒席,厅几桌留给舅公,也会在院子搭帐篷,砌灶台,摆几十围。宾客来了,主人家在院子门口,迎到里厅喝茶,一般亲友都喜欢院子的气氛,没有厅的严肃。也有一些人家,会在院子摆几十桌流水席,除了亲朋好友,过往的路人遇上,也是可以来院子吃饭,喝茶,抽烟的,不需要送礼。
  随着房子越建越多,家乡的院子越来越少,亲友相聚也少。我还是怀念那时的院子……
  粤西房子的院子,充满文化内涵和人情味。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也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活动的场所。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看到这样的院子,都会被它所吸引,并感到温暖和舒适。家乡的院子是一幅美丽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