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九月的秋
■邓梅坚
已是农历的九月了。这个九月,是母亲生日的九月,也是母亲给我带来生命的九月,所以我对九月情有独钟。一般时节,过完我的生日,天气就会慢慢转入寒冬。九月,是一个温度变化的分水岭。
自古以来,中国文学就有悲秋的传统,但于我而言,浓情的九月,却带着满满的诗意和希望。母亲说,生我的时候,正是收割金黄的稻谷的时候。我特别认同刘禹锡对秋天的欣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首《秋词》是他被贬朗州后的作品,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刘禹锡做到了!
南国的秋天,少见“秋风萧瑟”的场景,霜露却是有的。当然,月亮才是主角。“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一进到九月,我就想起小学时学过的这两句诗。然后跟随着时光的流转,体味着月亮的阴晴圆缺。我喜欢看月亮,也叮嘱我身边的人记得有空看看月亮,分享赏月时那份淡淡的喜悦和感伤。《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所描写的意境,其实我觉得更适合形容秋天的月亮。
对比秋天的月亮,我更喜欢秋天的阳光。
九月的阳光,消退了灼热的温度,却依然灿烂。常道的秋高气爽,真是这样:天空高远蔚蓝,偶有白云飘过,也是如棉絮一样的洁白。奔忙在路途中,晒在阳光下,也不觉得怎样炎热。红灯停了,前面那间酒店的墙壁是少有的橙色,在蓝天的映衬下,特别的耀眼。蓝天、白云、橙墙,各自分明亮丽,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继续前行,金风轻拂,树荫下的阳光如金子般洒落,黑色的柏油路面上似乎跳跃着一班活泼的精灵。这美好的情景,让奔走在路上的人们也带着丝丝喜悦。
回到家中,秋光依然相伴在旁。南边的阳台、窗台、房间,都可以直接感受到秋光温柔的抚摸。庭院满秋光,偷空收拾忙。匆忙的步伐,这时却可以慢下来。把那些脏乱、尘旧的东西,洗洗晒晒晾晾,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忙碌完毕,就静静地坐在阳台的吊椅上看书,享受着岁月静好的惬意之感。九月的风,吹来丝丝凉意。看乏了,就看看远处的风景,将群山、田野、江流,一览眼中。感受到这份秋光的美好,人又振奋起来。
美好的时光,当然没有停止它的流逝。太阳缓缓西斜,但投射的阳光却一点点向东移动。我感觉得到光线位移的变化,也感受得到光线明亮昏暗的变化。当书影上的文字变得黑暗模糊,我就知道已经是六点多了。就是这样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只是秋天的黄昏更短。所以,秋天的黄昏,似乎也更加宝贵,更让人珍惜!
生命中该珍惜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突然想起了我的发小,她的名字就叫做“秋光”。她还有个姐姐,叫做“夏婵”。我想,虽然她的父亲少读诗词,却不缺乏诗意,所以才给她们姐妹起如此有诗意的名字。可惜,重阳节那天,娘家搞聚餐,还有相关的庆祝活动,在邻桌的饭台上,我只看到了她的姐姐“夏婵”,却没有见到“秋光”。我们有多久没见面了?世界似乎很小,但有时距离却是那么遥远。我们的房屋就隔着一条村巷,我们曾经同桌同床同铺,甚至“与子同袍”!我们曾经在村里的山塘划过竹排,抓过鱼,跳过水,洗过澡。在干塘的时候,我们摸过虾,打过泥仗,甚至——我们还曾经拿过竹篙干过架。我们在没电的夜晚,在教室里摸过“咸鱼”,趁着骚乱玩过时装表演;在校园外的草坡上,拿着手电筒当歌筒开过演唱会;在“丢沙包”中砸过对方的额角,在“冲营”的拉扯中伤过对方的膝盖,在乒乓球旁“厮杀过生死”……我们跌跌撞撞地走过来,一起在嘻嘻哈哈的玩乐中成长、蜕变,但也在岁月的长河中,慢慢地越走越远。我们互加了微信,却极少聊天。
对着秋光,我想起了秋光。嗯,明天,趁着秋光,约上秋光,一起晒晒九月的秋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