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质自家风始


白君(市区)
  一个人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说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追溯起来都与其家风有关。诚然,家风从一开始就给我们的生命底色打上了烙印,并且一脉相承有形无形地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好品质自家风始,小时候父辈们的言传身教,加上成长中自身的阅历积淀,家风的烙印,便已深深地融入了你我的血脉里。它像是一支笛,吹奏出清扬悠远的旋律;它又如一杯茶,洋溢着沁人心脾的醇香;它更像是一只钟,敲击着热血又激荡的音符,时时处处在我耳边回响。
  “小偷针,大偷金”的警醒
  小时候曾听长辈讲过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母亲,见到孩子偷拿人家的小东西,不但不制止和教育,反而赞扬孩子“聪明”。结果这个孩子得寸进尺,渐渐形成偷盗的恶习。待到孩子长大后,非但积习未改,反而变本加厉,偷金盗银,无恶不作,终于犯了死罪。临刑前,幡然醒悟,觉得自己走上犯罪道路,都是母亲纵容不教之过,于是借口想吃母亲的一口奶,狠心将母亲的乳头咬掉。结尾的教训是:小孩子偷东西千万不可小视,如一味溺爱纵容,将会导致无可挽回的悲剧。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个故事悚然于心,至今忘记不得。其实,在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大多数家庭都很穷,缺吃少穿,小孩子淘气偷点生产队的番薯或别人家的果子是常有的,似乎无可厚非。而当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时,我的一向严厉、近乎迂腐的“右派分子”父亲,便会忡然变色,用这个故事警醒于我,使我不敢轻慢。好习惯须从小养成,防微杜渐,“小偷针,大偷金”的故事阐释的正是这个道理。今日之贪腐大多始于些小之利。“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如果平时不注重小节,防患于未然,那就不能行稳致远。自从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起,面对些小之利我常提醒自己,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公家的东西千万手莫伸。淡泊明志,守住底线,方能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萝卜饭”情结想起小时候所受的苦难,或许也可以说是家风的一部分。那是一件令人心酸且深刻影响了我一生的往事。
  我5岁那年,正是文革期间,母亲因病去世,我和两个姐姐的户口也随之下放到农村,没有了国家的供应粮,生活异常艰难。我们一家人就靠父亲到生产队出工挣工分生活。父亲因是右派,要接受贫下中农监督劳动改造,生产队最苦最累的活总是分给他干,常常是起早贪黑,累得半死,碰到搞运动时还要被拉去“阶级斗争”一番。政治与生活的双重压迫,已把他折磨得像个木偶人了。记得那一年,我们家从八月到十二月只分到八十多斤稻谷,每顿只能合着一些青菜土豆萝卜吃,否则就要断粮了。特别是萝卜,将其切成颗粒放点盐合点米一起煮成萝卜饭,上顿吃下顿吃,今天吃明天吃。我之前一直跟着母亲生活,有供应粮吃,虽然也困难,但哪里吃过这种水鼓鼓的萝卜饭,实在难以下咽。我就说:“我不想吃,吃了要吐。”本来就没什么好心情的父亲见我不吃,立刻沉下脸来,把筷子往桌上一扔,带着强令的语气说:“为了活下去,你不吃也得吃。”我因为害怕父亲的威严,只能含着泪一口一口地往下咽,吃了要吐,吐了又吃,好容易吃了半碗,大部分都吐掉了。实在没有办法,第二天父亲只好给我搞“特殊化”,让姐姐在做饭时单独为我蒸一小碗米饭,因为本来就很少米,剩下米做成的萝卜饭就更难吃了,基本上就是八分萝卜两分米饭。接下来的岁月也不知是怎么过来的,印象中好像还吃了几天山上捡来的麻脑壳菌,吃了八九天借来的没油的黑粗面,总算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年月。
  时隔多年,艰苦的生活已经过去,化作了苦涩而甜蜜的回忆。但这段生活经历却给我留下了一个“萝卜饭”情结。一直到现在,我一看到白萝卜就会感到亲切,感到熟悉,甚至后来也不觉得白萝卜那么难吃,反而喜欢上了白萝卜,喜欢变着花样做白萝卜下饭吃;一看到白萝卜就会想起父亲当年脸上那愤怒而阴郁的表情,想到他为了将我们姐弟养育成人,为我们吃了多少苦与累。《朱子家训》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段艰苦的岁月已经成为我人生中一段独特的经历,成为我的家风中一笔丰厚的财富。
  读书改变命运回首过往,父亲对我们的教导很多,而最令我刻骨铭心的当属“读书改变命运”这句家训。
  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师范生,在那个年代是不可多得的文化人了,这得益于我爷爷的苦力坚持,想培养一个读书人为家庭支撑门面,加上他自己好学上进,才得以完成学业。时值全国解放,他便去部队当了两年文化教员,而后到乡政府做秘书,几经辗转成为一名乡村学校的语文教师。整风反右时因仗义执言、“妄议”国事被划为右派,从此回乡劳动改造,一干就是二十二年,直至平反重新回到学校教书。可以说,父亲是因为读书改变命运,也是因为读书而遭遇厄运。在他看来,如果不是因为读书有了文化,他也不懂得去议论国事,也就不会招惹是非,以至于被划为右派。即便如此,他也从未动摇“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念。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大姐不得已辍学了,这是我父亲一生的痛。在我上初中时,因为没钱交学费,父亲便带我摘了园子里所有的南瓜,卖给我们当地的一家面坊,才凑足了学费让我继续上学。父亲对我说:“无论我们怎样辛苦都要供你读书,读书是你个人的希望,也是我们全家的希望,只有努力读书才有出路!”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历经艰辛的奋斗,我们姐弟总算都走出来了,各自参加了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事实证明,家风不仅关乎一个家庭或家族个人的成长,还以点滴汇聚之势影响着社会的风气、国家的兴盛。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勤俭节约之家风,并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